易經》感悟:張其成講讀《周易(《易經》感悟)

易經》感悟:張其成講讀《周易

《易經》感悟一般指本詞條

《易經》感悟:《周易》講的是算命、風水、預測?它是玄學、科學,還是哲學?六十四卦到底隱藏了宇宙天地間什麼奧秘?它能幫助現代人改變命運嗎?《易經》為《周易》入門之鑰,書中首創性地從字的本源全新解讀《易經》六十四卦,使六十四卦卦象的真實意蘊大白於天下,從而權威揭示了《易經》在中國古代預測吉凶的實用功能。譯文準確客觀、通俗生動、詼諧幽默,“感悟”部分緊密結合現代社會狀況,是指導讀者為人處事、提高修養的不二法寶。同時,作者以其深厚的書法篆刻功底,為每一卦名分別配上精美的手書體,使得全書古韻流淌,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易經》感悟
  • 書名:易經感悟:張其成講讀《周易》
  • 出版社:廣西科學技術出版社
  • 頁數:268頁
  • ISBN:9787806667859
  • 作者:張其成
  • 出版日期:2007年7月1日
  • 開本:16開
  • 品牌:廣西科學技術出版社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本書講解從本義出發,不是長篇大論,更不是越解釋越難懂,而是言簡意賅,十分通俗,一看就明白。作者還為每一卦名分別配上精美的手書體,使六十四卦卦象的真實意蘊大白於天下,從而揭示了《周易》在中國古代預測吉凶的實用功能和對現實生活的指導意義。

作者簡介

,原名張其棖,1959年生,安徽歙縣人。北京大學哲學博士,北京中醫藥大學博士後,現為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中醫文化研究中心秘書長。兼任南京大學國學研究所客座教授、中央民族大學哲學與宗教學系客座教授、東方國際易學研究院學術委員、中國中醫藥文化研究會常務副主任、中國傳統生命科學研究會常務副主任、中國周易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易學與科學研究會副秘書長。專著有:《易道:中華文化主幹》《易符與易圖》《東方生命花園——易學與中醫》《象數易學》《守護生命——中國養生文化》《陽陽五行——從哲學到醫學》;主編有:《易學大詞典》《易經套用大百般科》《醫易文化與套用》《醫古文》等等。

圖書目錄

導語  
三聖演《周易》
占卜的本來面目
六十四卦今譯
一、乾卦——龍馬精神
二、坤卦——陰柔之美
三、屯卦——開創基業
四、蒙卦——啟蒙教育
五、需卦——伺機而動
六、訟卦——停止爭訟
七、師卦——用人之道
八、比卦——以和為貴
九、小畜——小有成就
十、履卦——小心行事
……
後記

序言

提起《周易》,可能大多數人想到的是算命、看相、風水、八卦、陰陽、太極……其實這是非常片面的。而將《周易》簡單地說成是周代卜筮的書、是宣傳封建迷信的書,簡直就是中華五千年文化史上的第一樁“冤假錯案”。
為什麼?且聽我慢慢道來。
每個偉大的民族總有一部或幾部不朽的經典。比如《聖經》《古蘭經》……
那么,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的經典是什麼?當然是十三經。而群經之首,則是《周易》。
《周易》就是我們中國人的“聖經”。這樣一部傳承千古智慧的最高深的經學著作,又豈能以“迷信”二字蓋棺論定?
那么,《周易》到底講述了什麼秘密呢?通過研究,我們發現《周易》實際上是以卜筮為手段,表現上古先民對宇宙生命占問的古經,因此從表面上看是占卜書,從本質上看則是探索宇宙變化規律和人生奧秘的著作。“周”即為周期,“易”即為日月、變化,《周易》書名的意思就是日月(宇宙)的周期變化。
而人類所要探索和解決的最大問題,莫過於宇宙變化的問題,莫過於生命的問題。
在中華文化的歷史長河中,《周易》恰似那源頭的一泓清泉,以奔涌不息的生命之水,匯成了悠悠五千年的中華文明,華夏文化的各個門類無一不打上了“易”的烙印。
好多人問我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學《周易》的,我真是一下子回答不出來。
記得小時候正值“文化大革命”,我從國小到高中的十年剛好是“文革”十年,那時候《周易》這一類的書當然是受批判的,是“四舊”,見了就得燒。
我家在徽州,也就是現在的黃山市。我出生在一個中醫世家,是新安醫學“張一帖”第十五代傳人,隨我母親姓。我父親李濟仁(全國首批五百名老中醫之一)年輕時常跟我外公張根桂切磋醫道,被我外公所賞識,於是招為上門女婿。我母親張舜華是遠近聞名的“孝女香”,其孝心感動了我外公,他老人家打破傳男不傳女的家規,悉將祖傳秘法授予我母親。父母成親時有一個重要約定,所生第一個兒子要姓張。於是作為長子,我歷史性地成為“張一帖”的繼承人。我父親還是心有不甘,於是給我取了一個名字,叫“其棖”,“其”是李家輩分,“棖”是半張半李。長大後我給自己刻了一方閒章“張冠李戴”。
由於“棖”字是冷僻字,大家基本上都不認識,不僅讀錯,而且寫錯。後來我自己就把“棖”改換了同音字“成”,只好對老父親不恭了。不過從這個“棖”字上,大概能看出我父親的願望。這個字在《論語》里出現過,孔子有一個學生就叫“申棖”。另外我父親字元善,取自於《周易。乾卦.文言傳》“元者,善之長也……故君子體仁是以長人”。你看,有點淵源吧。
我說這些的目的是想告訴大家,在我們徽州讀“四書五經”是祖祖輩輩的傳統。我曾把徽州稱為“儒教聖地”,並有一個觀點:如果說世界近代史是三個猶太人的歷史,那么中國“近古”史就是三個徽州人的歷史——朱熹、戴震、胡適,因為他們分別是宋明理學、清代樸學、近代新學的代表人物。在徽州,幾乎家家戶戶都貼有這樣的對聯:“第一等好事只是讀書,幾百載人家無非積善。”“孝悌傳家根本,詩書經世文章。”“事業從五倫做起,文章本六經得來。”
因此雖然是“文革”,但在我的家鄉,尤其是我的家庭,讀書始終是第一等好事。“文革”中我家裡燒了不少書,但也偷偷地留了不少書。於是我小時候得以看了不少古書,有明清四大經典小說,還有唐詩、宋詞,當然也看過《周易》,只是看不懂,但對卦爻符號特別感興趣,印象很深。
我有一個遠房親戚,是個道士,“文革”時還了俗。他特別喜歡我,時不時地教我天干地支、陰陽五行、先後天八卦等,給我講很多神仙故事、地理風水。我們徽州是盛產羅盤——休寧萬安羅盤的地方,我家就祖傳有一個三十一層的羅盤,他就教我看羅盤。我想我以後迷戀上《周易》,迷戀上國學,與我的家庭、與這位遠房親戚是大有關係的。
高中畢業後,我下放當了“知青”。1977年恢復高考,由於我一直沒有放棄當“民辦教師”,沒有到我父親工作的城市——蕪湖去參加複習,只考取了徽州師專。我上的是中文系,那時耽誤十年的學子們一旦考取,可想而知是多么的發奮。一個班上的同學之間年齡相差一二十歲是常事,當時我還是算小的那一撥,對古典文學、古代漢語特別用功,可那時的課本上沒有選《周易》。師專畢業在一所中學教了兩年書後,我又考上了安徽教育學院中文系本科,但教材上仍沒有《周易》,不過學到了比較紮實的古漢語知識,為以後讀古書打下了基礎。
本科畢業後,我又報考了北京中醫學院的醫古文研究生。醫古文實際是中醫的古漢語,是一門交叉學科,既要懂醫,又要懂文。我有幸投入錢超塵教授門下。錢教授是章(太炎)黃(侃)學派傳人,是陸宗達先生的高足。研究生的三年中,錢先生要求我們點讀《說文解字》“大徐本”和“段注”,並要精讀一部中醫經典和一部儒家經典——“五經”中的一經。我選擇了《黃帝內經》和《周易》。應該說這是我真正學習《周易》文本的開始,當時是1985年。
研究生嚴格的“國小”訓練使我終生受益。畢業後我分配在南京中醫藥大學工作,教醫古文課,同時專攻易學。南京的六年是我學業的起步階段,我感激秦淮河給我的靈感,感激漢中門給我的堅忍。金陵——我的第二故鄉,你給了我太多的成就、太多的榮耀:
1989年開設並主講了第一個向社會招生的易學班;
1992年主編出版了我國第一部《易學大辭典》;
1994年主編出版了第一部《易經套用大百科》;
1994年主持召開第一屆國際醫易學大會;
1993年被評為南京中醫藥大學首屆“十佳青年”、江蘇省優秀青年骨幹教師,並獲得了國家教委“霍英東基金”青年教師獎……
也許人獲得的東西越多,越有不安和不足感吧,1994年我決定還要深造,於是報考了北京大學朱伯昆教授的博士生。當時朱先生已經有幾年不招學生了,我給他寫了一封誠懇的信,表達了我的願望。因為此前為編《易學大辭典》,我曾寫信給朱先生希望他當總顧問,朱先生回信說“我不當總顧問,但可以給你提意見”。後來我多次寫信請益,他總是要回復的。這一次朱先生也回信了,令我喜出望外的是他同意再招一屆,要我好好看馮友蘭先生兩卷本《中國哲學史》和他寫的《易學哲學史》。經過筆試、面試,我終於成為朱先生對境內招收的最後一屆學生。讀博士三年期間,朱先生無論是為學還是為人都給了我極大的教益,使我如沐春風、如登聖域。在朱先生的悉心指導下,我完成了博士論文《象數易學哲學研究》。在答辯會上,答辯委員會主席余敦康先生給予了較高評價,我知道這都是朱先生指導的結果。
後來我將多年來習易的心得,撰成《易道主幹》《易圖探秘》《易學與中醫》《象數易學》四書,由中國書店出版社陸續於1999~2003年出版。不少讀者朋友總是問我:“你有沒有解釋《易經》經文的書?”雖然我在1989年初就系統講解過《易經》,後來又給研究生、給企業家不斷地講《易經》,但還是沒有出版一部解讀《易經》的書,原因是對《易經》的解釋是彌久日新的,不斷會有新的體會、新的感悟,因此遲遲沒有動筆。
感激廣西科學技術出版社的何醒社長,是他的誠懇打動了我,讓我此次下決心講讀《易經》。他組織北京出版中心幾乎全部的力量,不僅配合我編輯修訂以前的三本易學書,而且幫我整理講讀《易經》的錄音。也感激黃君妮主任和北京出版中心的其他同志,是他們的辛勤勞動,才完成現在這本書。它是對《易經》經文的全部語譯,也是我二十多年研讀《易經》的感悟。
希望本書會對大家有所啟發。不足之處,請大家指正。
張其成
2007.6.18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