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菱’竹

‘美菱’竹

‘美菱’竹(學名:Neosinocalamus fangchengensis ‘Meiling’)是禾本科,慈竹屬植物體木質化,常呈喬木。高可達14米,梢部彎曲長下垂;分枝一側無溝槽,平滑,無毛,竹壁甚薄,髓為鋸屑狀;籜環隆起,紫褐色,無毛;稈芽扁桃形,無毛。側枝纖細,筍淺綠色,稈籜早落,革質,短於節間,籜耳缺失,籜舌近截平形,籜片線形或線狀三角形,邊緣具小鋸齒。小枝具葉;葉鞘綠紫色至綠色,葉耳及鞘口繸毛缺失;葉舌弧形,紫褐色,葉柄淡綠色,葉片線形或線狀披針形,紙質綠色,邊緣具小鋸齒。花枝未見。筍期7-8月。

中國河南方城有栽培。‘美菱’竹適生亞熱帶半濕潤型氣候;海拔100-900米的平原、淺丘、低山土壤肥沃地區。

慈竹屬的方城慈竹在栽培居群的基礎上,通過將其中花稈植株分兜、科學移植和定向培育而成的栽培竹新品種。它的培育成功,對於經濟、生態和社會有著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概述圖參考來源:)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繁殖方法,栽培技術,病蟲防治,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美菱’竹植物體木質化,常呈喬木。稈高12-14米,直徑3-4厘米,梢部彎曲長下垂;全稈具41-43節,節間長40-44厘米,基部節間長約20厘米,圓筒形,稈中部以下節間具數條寬窄不等的淡黃色縱條紋,且以稈基部較明顯。
‘美菱’竹‘美菱’竹
分枝一側無溝槽,平滑,無毛,初時微被薄白粉質(節下被較厚的白粉),中空,竹壁甚薄,厚2-4(5)毫米,髓為鋸屑狀;籜環隆起,紫褐色,無毛;稈環平;節內高2-3毫米,無毛,被白粉。
稈芽扁桃形,無毛。稈分枝習性較高,始於稈中上部,每節具多枚枝條,斜展,主枝長達1.7米,直徑4-5毫米,側枝纖細,直徑1-2毫米,斜展。筍淺綠色,被稀疏棕色貼生刺毛。稈籜早落,革質,短於節間,背面被稀疏棕色貼生短刺毛,微顯細縱肋,無緣毛;籜耳缺失,無繸毛;籜舌近截平形,初時紫色,高2.0-2.5毫米,邊緣繸毛密,扁平,初時紫褐色,長5-12毫米;籜片線形或線狀三角形,外翻,長8-18厘米,1.2-2.0厘米,無毛,邊緣具小鋸齒。
小枝具葉8-13枚;葉鞘綠紫色至綠色,無毛,上部縱脊顯著,無緣毛;葉耳及鞘口繸毛缺失;葉舌弧形,紫褐色,無毛,高約1.5毫米;葉柄淡綠色,無毛,長1.5-2.0毫米;葉片線形或線狀披針形,綠色,紙質,無毛,長16-25厘米,寬2.6-4.0厘米,基部楔形,先端長漸尖,次脈7-9對,小橫脈形成長方形,邊緣具小鋸齒。花枝未見。筍期7-8月。

生長環境

適生亞熱帶半濕潤型氣候;年均氣溫14-18℃,極端最高氣溫低於37℃,極端最低氣溫高於-10℃;年均降水量600-1000毫米;年平均日照1500-2100小時;無霜期220天。海拔100-900米的平原、淺丘、低山地區;黃棕壤(輕壤、中壤或砂壤);pH值6.5-7.2;土壤肥沃;坡度5°-20°。

分布範圍

分布於中國河南方城。

繁殖方法

‘美菱’竹‘美菱’竹
繁殖材料:慈竹育苗的繁殖材料主要為小母竹和母竹。
⑴慈竹小母竹慈竹小母竹要求直徑2-4厘米,稈長60-80厘米(稈上帶2-4個節),竹苗稈基左右兩側各具2個以上飽滿筍芽,根點發育成熟,一般無鬚根或鬚根較少,稈基、竹稈無破損,無明顯失水,無病蟲害。
⑵慈竹母竹:慈竹母竹要求竹齡1年至2年生、無病蟲害、節芽飽滿、無破損,保留3-4個竹節。採用埋稈育苗的母竹可保8-12個竹節。
育苗季節:慈竹無性繁殖育苗在2月下旬至4月上旬進行。
栽植密度和配置方式:慈竹無性繁殖育苗栽植株行距為1.0m×1.0m。栽植點一般採用品字型排列方式配置。

栽培技術

圃地選擇:慈竹的育苗圃地要求土層厚度60厘米以上,壤土或砂壤土,排灌條件良好,肥力中等水平以上,土壤結構良好,地形平坦或坡度在10°以內的均勻坡地。四川地區的紅壤、姜石黃壤由於土壤粘重,石礫過多,排水不良,通氣性差,一般不宜選作苗圃地。育苗圃地應儘可能靠近造林地且交通方便。
整地作床:育苗圃地應於初冬時節進行深翻,去除石塊、草蔸、樹根等雜物,同時施入經充分腐熟的廄肥、堆肥或餅肥,每公頃施腐熟的廄肥、堆肥20噸-30噸,或者漚熟的餅肥5噸-8噸,並可施用鈣鎂磷肥或過磷酸鈣5噸-10噸。結合施基肥還可撒施一定量的代森鋅粉劑(300千克/公頃-600千克/公頃)對土壤進行消毒。次年初春,再行翻耕一次,碎土耙平,然後作床。苗床寬(含步道)1.0-1.2米,高30厘米,長度20米-30米,或隨地形而定。在5°以上的坡地育苗時,可不作苗床。
移植時間:4月或6月;定植株行距3-5米。定植時注意保水,但(避免積水;施肥以農家肥為宜,施基肥3-5千克/叢,每年秋季和春季各追肥1次,每次1-2千克/叢。
栽植方法:⑴小母竹栽植:將小母竹竹頭部分放入60厘米×30厘米×20厘米的長方形栽植穴中央,竹稈傾斜,使竹頭上的兩排筍芽及竹稈節上的側芽分別處於竹頭和竹稈兩側。放好小母竹後,分層覆土填實,將靠近竹蔸的兩個節埋人土中,用細土將栽植穴壅成饅頭形。⑵母竹栽植:母竹栽植通常有2種方法,採用直立或斜栽的方法同小母竹栽植。採用埋稈育苗的,應先將母竹各節間鋸一深度為桿徑1/2-3/4的切口,再將其平臥於作好的25厘米深的苗床溝內,稈柄向下,節芽向兩側,稈基覆土10-15厘米,竹稈覆土6-10厘米,用細土覆蓋並壓實,再在上面覆鬆散細土。
澆水覆蓋:小母竹、母竹栽好後,應立即用清潔水澆灌,將栽植穴中土壤濕透,並用稻草或農膜覆蓋。
苗期管理:⑴保濕和除草:整個育苗期間都應保持圃地土壤濕潤,防止積水。苗床應經常除草,除草時注意不要傷及幼苗、櫱苗、嫩筍或鬆動根部。雨後、澆水或追肥後可適當鬆土,除草鬆土時可培土壅蔸。⑵施肥:苗圃施肥應堅持“少量多次”的原則。7月初可施人清糞水,8月下旬可在施入清糞水的同時,加入0.3%-0.5%的尿素,9月底可施人少量氯化鉀和過磷酸鈣。7月-9月上旬應施肥2次-3次,肥料種類為速效的尿素或複合肥,每次用量為尿素25克-50克,複合肥100克-300克;9月下旬起應停止施用速效肥,但可適量施用鉀肥。

病蟲防治

常見病害有竹叢枝病、竹根腐病和筍腐病等,常見蟲害有竹螟、竹蚜、竹象、竹蝗和竹蟎等。
防治方法
營林技術措施:根據慈竹生態特性,選擇適宜區域發展慈竹材用林基地,做到適地適竹、壯苗造林。加強竹林培育,實施翻墾、清園、砍除老竹、病竹、調整立竹密度等措施,改善竹子生長環境,控制病蟲繁衍和傳播。同時通過灌溉、排水、施肥等措施,促進竹子健壯生長,提高竹林自身抗逆能力。
物理防治:對竹叢枝病、竹根腐病等應及時防治,清理病源,把帶病的竹枝或竹株集中燒毀,防止蔓延。對竹螟、竹筍夜蛾等有趨光性的害蟲可採用黑光燈或燈光進行誘殺。對竹象類、金龜子等蟲體較大易於辨認的害蟲,可進行人工捕捉。
化學防治:在採取以上防治技術措施仍無效或是病蟲害大發生時,可採用化學防治。化學防治必須遵守有關規定,禁止使用劇毒、高毒、高殘留農藥和致畸、致癌、致突變農藥。提倡使用生物源和礦物源農藥,推薦使用低毒、低殘農藥,並嚴格控制允許使用農藥的濃度和劑量。在病蟲害防治可應按本規程制定的慈竹材用林主要病蟲害防治方法進行,並注意不同作用機理的農藥交替使用和合理混用,防止失效,避免害蟲產生抗藥性。

主要價值

該品種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由於其可適應-5℃的寒冷氣候,適合在近似氣候條件的北方地區進行造園、盆栽、做竹廊、竹籬、竹小品、或成片營造景觀竹林,可在中國廣大中部地區、尤其是漢水流域推廣套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