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229·11\x22國家紀念博物館

\x229·11\x22國家紀念博物館

“9·11”國家紀念博物館是為了紀念在9·11事件中失去生命的美國人民,它分為國家紀念館和國家博物館兩個部分,位於紐約“9·11”恐怖攻擊的發生地——世貿中心遺址。紀念博物館的建築由以色列建築師麥可·阿拉德和美國園林設計師彼得·沃克共同設計,並於2006年3月13日開工建設,2011年9月11日“9·11”恐怖攻擊十周年之際紀念館部分正式對外開放,而博物館的場館將於2012年9月11日開放。首任紀念館館長是喬·丹尼爾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9·11”國家紀念博物館
  • 地理位置世貿中心遺址
  • 館長:喬·丹尼爾斯
  • 建築師:麥可·阿拉德和彼得·沃克
籌建基金,建築設計,設計方案,國家紀念館,國家博物館,建設記錄,建館意義,姓名排列,門票預售,正式開放,

籌建基金

“9·11”國家紀念博物館在世界貿易中心基金會( World Trade Center Foundation, Inc.)運作下開始籌建,基金會在2005年春季開始正式運營,並與曼哈頓下城發展公司(Lower Manhattan Development Corporation)有設計和施工方面的合作計畫。 2006年10月,紐約市市長麥可彭博成為該基金會的董事會主席。

建築設計

設計方案

“9·11”國家紀念博物館設計方案的競爭十分激烈。在恐怖攻擊發生兩年多後,2004年1月14日,34歲的以色列建築師麥可·阿拉德和71歲的美國園林設計師彼得·沃克共同提交的“倒映虛空”設計方案才最終脫穎而出,擊敗了來自63個國家和美國49個州的5201名競爭者,獲得了由藝術家、遇難者家屬、政府代表和當地市民共13人組成的評審委員會的最終認可。這一設計方案占地3萬多平方米,將世貿雙子大樓留下的大坑建成6米深、各占地4000平方米的方形水池,其四周的人工瀑布最終匯入池中央的深淵。用四周的水聲遮蔽鬧市區的喧囂,而瀑布則能過濾外部強烈的光線。館長丹尼爾斯認為,這兩個巨大的瀑布水池將成為整個紀念館最為引人注目的標誌性景觀。館長丹尼爾斯說:“我想整個紀念館給人的感覺就是兩個建在世貿遺址上的水池與其他建築融為一體,水池中有美國最大的兩個人工瀑布,這裡是雙子大樓曾經佇立的地方。與此同時,近三千名遇難者的姓名刻於水池周邊的牆體,在綠樹環抱中和流水聲的映襯下,這裡會顯得非常平和。人們來到這裡,就好像當年‘9·11’事件發生後人們聚集到這裡一樣。”
建築概念圖建築概念圖
在“倒影虛空”方案被選定後的一年多時間裡,最初的一些設計還是遭到了質疑和反對,原先的一些設計元素也由於各種原因而被推翻,尤其是方案中將遇難者姓名刻於地下展館的想法遭到了很多死者家屬的反對。2006年6月,應死難者家屬的要求,設計方案進行了變更,所有遇難者的姓名被刻在環繞兩個巨型水池的牆體上,讓人在感受對逝者懷念的同時,獲得了重生的希望。

國家紀念館

世貿遺址就想一個巨大的建築工地,高高的塔吊成為新的景觀,機器的轟鳴與都市喧囂融為一體,每天會有眾多遊人穿梭於此,或駐足拍照,或唏噓感嘆。 在這個巨大的建築工地南緣一角,有一座醒目的建築,這就是在“9·11”恐怖攻擊事件十周年當天對外開放的“9·11”國家紀念館。之所以醒目,是由於紀念館入口處有兩根頂端呈三叉戟形狀的鋼柱,高約21米,每根重約45噸,是原先世貿雙子樓建築結構中的一部分,在清理世貿廢墟時被找到。紐約市長布隆伯格曾表示,七層樓高的世貿“三叉戟”被放置在世貿遺址,象徵著人們克服“9·11”災難的勇氣,也昭示著人們面對未來的希望。此外,國家紀念館最獨特的設計,恐怕就是位於世貿雙子樓原址上的兩個陷入地下的方形瀑布池,很好地體現出設計師“倒映虛空”的理念,意在提醒人們反思這裡曾經失去的存在。
所在地址所在地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