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果冷杉

黃果冷杉

黃果冷杉(學名:Abies ernestii Rehd.):喬木,高達60米,胸徑達2米;樹幹枝下高較長,樹皮暗灰色,縱裂成薄塊狀;樹冠尖塔形。葉在枝條下面列成兩列,上面之葉直立或斜上伸展,條形,彎鐮狀或直,不反曲。雌球花紫褐黑色。球果圓柱形或卵狀圓柱形淡褐黃色或淡褐色,稀紫褐黑色;苞鱗短,不外露;種子斜三角形, 長7-9毫米,種翅褐色或紫黑色,邊緣有波狀細缺齒。花期4-5月,球果10月成熟。

為中國特有樹種,產於四川西部及北部、西藏東部,為分布區內分布較低的一種冷杉。模式標本來自四川康定。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黃果冷杉
  • 拼音:huáng guǒ lěng shān
  • 學名:Abies ernestii Rehder
  • 植物界
  • 亞界:綠色植物亞界
  • 總門:輪藻總門
  • :木賊門(有胚植物門)
  • 亞門:木賊亞門(維管植物亞門)
  • :松綱
  • 亞綱:松亞綱
  • 松目
  • 松科
  • 冷杉屬
  • :黃果冷杉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變種,繁殖方法,栽培技術,主要價值,近種區別,

形態特徵

喬木,高達60米,胸徑達2米;樹幹枝下高較長,樹皮暗灰色,縱裂成薄塊狀;大枝平展,上部的枝條斜上伸展,樹冠尖塔形; 一年生枝淡褐黃色、黃色或黃灰色,無毛或凹槽中有疏生短柔毛,二、三年生枝呈黃灰色、灰色或灰褐色;冬芽卵圓形或圓錐狀卵圓形,有樹脂。
葉在枝條下面列成兩列,上面之葉直立或斜上伸展,條形,彎鐮狀或直,不反曲,長1.5-3.5厘米,寬2-2.5毫米,幼樹之葉長達6厘米,先端有凹缺,果枝之葉先端微凹、微尖或尖,上面光綠色,無氣孔線,稀近先端有2-4條氣孔線,下面有2條淡綠色或灰白色的氣孔帶;橫切面有2個邊生樹脂道,上麵皮下層細胞二層,內層不連續排列,兩端邊緣一至二層,下面中部二層,內層連續或間斷排列。
雌球花紫褐黑色。球果圓柱形或卵狀圓柱形,長5-10厘米,徑3-3.5厘米,有短梗或近無梗,成熟前綠色、淡黃綠色或淡褐綠色,稀紫褐黑色,熟時淡褐黃色或淡褐色,稀紫褐黑色;中部種鱗寬倒三角狀扇形、扇狀四方形或腎狀四邊形, 長1.7-3厘米,寬2.2-3.5厘米,上部寬圓較薄,邊緣內曲,中部收縮或微收縮,兩側薄常突出,稀楔形,邊緣有缺齒,下部圓截形,基部窄成短柄狀,鱗背露出部分密生短柔毛;苞鱗短,不外露,長及種鱗的1/3-1/2,上部圓、微凹或平,邊緣有細缺齒,背面中上部有縱脊,先端有急尖的短尖頭,尖頭長1-2毫米;種子斜三角形, 長7-9毫米,種翅褐色或紫黑色,上部寬8-12毫米,邊緣有波狀細缺齒,連同種子長1.5-2.7厘米。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2600-3600米、氣候較溫和、棕色森林土的山地及山谷地帶。
冷杉耐陰性強,可以適應溫涼和寒冷的氣候,在年平均溫度3-8%的地區可正常生長。適應年相對濕度85%以上的環境。適宜使用土層深厚、肥沃、含沙質的酸性土壤。

分布範圍

中國四川西部及北部、西藏東部等地區。

主要變種

雲南黃果冷杉
雲南黃果冷杉
(學名:Abies ernestiiRehd. var.salouenensis(Borderes-Rey et Gaussen) Cheng et L.K.Fu)
本變種與黃果冷杉的主要區別在於它的針葉質地稍厚,通常較長,果枝之葉長達4-7厘米,上面中脈凹下、多較明顯;球果通常較長,長達10-14厘米,徑達5厘米,種鱗寬大,苞鱗較長。
產於雲南西北部(麗江德欽維西六庫瀾滄江怒江之間的分水嶺)及西藏東南部海拔2600-3200米地帶。模式標本采自雲南瀾滄江與怒江之間的分水嶺。
本變種之雌球花至球果成熟前後的顏色轉變特性與黃果冷杉相同,也有極少植物的球果顏色呈紫褐黑色這樣的類型。

繁殖方法

種子採集和貯藏。球果採集後,曝曬脫粒,收集種子,風選後裝入袋中,放在通風乾燥處貯藏。堆放種子的地方、牆壁和麻袋用藥劑消毒處理。
播種圃地選擇庇陰涼爽、士層深厚、排水良好的酸性士壤。播前細緻整地,施足基肥,春季當日平均氣溫穩定上升到7%以上時進行播種,播前1個月用溫水浸種6h,採用條播或撤播,播後覆土,並搭塑膠拱棚保濕、保濕。幼苗出士後,應及時搭蓋透光度50%的蔭棚,以防日灼。

栽培技術

在冷杉幼苗生長期進行適量追肥,濃度宜稀,有機肥不超過10%,尿素不超過5%。網地過濕時應注意排水,以利紮根。幼苗木質化期不施氮肥,可追施磷、鉀肥,促進木質化。苗木封頂休眠期,應搭蓋塑膠棚,防寒保溫,利於安全越冬。
冷杉幼苗主根長,側根、鬚根少,為了促使根系發達,培育壯苗,應將2~3年生的原床苗換床移植,行距15~20cm,株距2.5~3cm。冷杉在小苗期間生長緩慢,移栽時要多帶原生土,移栽後要加強撫育管理,在全光下培育2年,經過移床培育的苗木生長粗壯、根系發達,可提高造林成活率。幼苗移床應在芽萌動前進行,起苗後應擺正、壓緊,並澆水,使表土保持濕潤。
病蟲防治
幼苗猝倒病:幼苗出土期,每周噴灑0.5-1%的波爾多液預防,發病期可用0.5-1%的硫酸亞鐵防治。
立木腐朽病:改善林地的衛生條件,將林地病腐木及時清除。
蚜蟲:蚜蟲於有露水的早晨,噴施0.1%樂果水劑防治。

主要價值

黃果冷杉的材質輕軟,均勻細緻,易乾燥,易切削,且切面光滑,釘著力弱,油漆和膠粘性中等,可作一般建築和造紙等用。

近種區別

E. H. Wilson 認為雲南西北部的黃果冷杉與四川西部的黃果冷杉同屬一種。而 H. Gaussen 與 O. Borderes-Rey 則認為兩者屬不同的種群,他有根據俞德滾7952號標本鑑定為新種,命名為Abies salouenensis Borderes-Rey et Gaussen. 兩者的主要區別在於後者之葉一般較長,較厚,上面中脈凹下明顯,果枝之葉的先端多二裂,球果較大,種鱗與苞鱗亦較寬長。他們還認為過去曾被鑑定為 A. chensiensis Van Tieghem 或 A. beissneriana Mott. 的雲南西北部的冷杉標本,可能均屬這一新種。經研究采自雲南西北部、四川西部及北部的大量標本與 A. salouenensis 的同號模式標本,我們認為,雖因這類冷杉較當地的其它幾種冷杉的垂直分布較低,其小枝的顏色、毛的有無及凹槽中毛的疏密,球果的形狀及大小,種鱗與苞鱗的形狀及長短等形態性狀均有一定的變異,但其基本的形態特徵是一致的。除A. salouenensis 之葉較厚、通常較長、上面中脈凹下較明顯,球果通常較大外,兩者沒有其他性狀的差異,應視為同一種群的兩個類型,故將雲南黃果冷杉改為黃果冷杉的變種。
H. Handel-Mazzetti,M. Y. Orr,A. B. Jackson,S. G. Harrison 等將秦嶺冷杉(學名:Abies chensiensis Tiegh.)與黃果冷杉合併為一種。我們認為這兩種之間雖有某些相似之處,但兩者各有其穩定的形態性狀及其不同的分布區,應分為兩種。其主要區別在於秦嶺冷杉果枝之葉的樹脂道中生或近中生,球果的種鱗腎形,苞鱗長及種鱗的3/4,種子較種翅為長。
常與華山松紅豆杉、毛牛白蠟、華白楊等針葉樹闊葉樹組成次生林,黃果冷杉則常為上層林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