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屯鄉

麻屯鄉

麻屯鄉位於河南洛陽孟津縣境西南部。鄉政府駐地麻屯村距縣城12公里,南接洛陽市郊區,西與新安縣接壤,東與常袋鄉及洛陽市郊區邙山鎮相連,北同常袋鄉及新安縣五頭鄉毗鄰。東西長13.8公里,南北寬6.9公里,總面積48.1平方公里,占全縣總面積的6.34%,轄25個行政村,66個自然村,210個村民組,6457戶,32161口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麻屯鄉
  • 行政區類別:鄉
  • 所屬地區:孟津縣
  • 面積:48.1平方公里
  • 人口:32161
  • 方言:河南話
  • 著名景點:邙山
建國前,建國後,

建國前

1920年,麻屯鄉屬洛陽縣乾區,1938年改為洛陽縣二區,下轄13個聯保,麻屯稱集賢聯保。1941年與霍村聯保合併為金溪鄉,1942年與常袋、明達合併,仍稱金溪鄉。1948年,在麻屯建立洛陽縣第一區人民民主政府,1955年劃歸孟津縣為麻屯區,後為中心鄉。1958年改為人民公社,1984年恢復鄉建制。1996年8月撤鄉建鎮,更名為麻屯鎮
麻屯鄉地處邙山南側,西部溝壑縱橫,東部較為平坦。農作物以小麥、紅薯、菸葉為主。建國後農業科技不斷發展,農業機械不斷更新,糧食產量逐年增長。1980年單產由建國初期的百斤左右上升到314斤。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後,在大旱的1985年,糧食平均畝產仍達475斤,總產3013.7萬斤,是建國初期的4倍多。
1985年全鄉擁有農業機械總動力13969馬力,有大中型拖拉機102台,小型及手扶拖拉機83台,機耕面積11478畝,農用動力排灌機械131台,機動脫粒機319台,各種農產品加工機械420台,機動噴霧器10部,農用載重汽車21輛,膠輪大車8輛,架子車5367輛。
建國前,麻屯雖有得天獨厚的金水河水利資源,但利用率極低。建國後,水利設施不斷增加,水利效益不斷擴大。1958年,麻屯鄉東部已開挖40米半深井21眼,澆地600餘畝,並在西部的韓莊、柏樹溝、莊溝等地修建34個小水庫。1963年至1970年間又建成單寨水庫,蓄水量160萬立方米。配建較大電灌站1座,裝機3組,分別為260、135、75千瓦。1985年已配套機電灌站74處,機井34眼。1985年耕地面積45514畝,有效灌溉面積11325畝。並利用2個水庫建成魚塘15個,養魚水面120畝。
建國前,農村樹木寥寥。1968年開始大量植樹造林,並由單一的用材林向經濟林和農林間作發展,至1985年共植樹91萬餘株,人均29株。果園面積971畝,1985年水果產量1767市擔。另有經濟價值較高的淡竹15畝。
1975年以來,畜牧業有較大發展。1985年全鄉有大牲畜4092頭,豬9039頭,羊3723隻,家禽76815隻。當年生豬出欄4377頭,肉類總產量797610斤,牛、羊奶產量1420065斤。1969年建立鄉農業機械廠,鄉村企業逐步發展,產值逐年遞增,由1969年的4.5萬元,增至1985年的1217.2萬元,增長近270倍。
麻屯鄉靠近洛陽市,商業經營規模不大,1985年有聯辦企業131個,個體231個。
建國前,麻屯交通不便,鄉境內均為便道車路。1958年擴寬路面,始有通往洛陽的土面公路。1984年鋪柏油公路18公里,石子路49.3公里。村間道路大都取直擴寬,栽植了樹木,1985年全鄉有載重汽車20餘部,另有100餘部各種型號的拖拉機從事運輸。

建國後

建國初期,全鄉只有1個郵遞員,徒步送報送信。1958年增至3人,租用民房4間,代理郵政業務。1976年成立麻屯郵電所,1985年郵電所建房13間,配有工作人員9名,辦理電話、電報、信函、匯兌、報刊發行等業務。有50門電話交換機1部,全鄉電話單機發展到27部。
1985年,麻屯鄉有10千伏輸電線路68.2公里,400伏輸電線路54.2公里,變壓器95台,6615千伏安。年用電量1566926度。
民國時期,全鄉只有3所國小和17個私塾。建國後,教育事業發展。至1985年,全鄉有高中1所、國中8所、國小15所,中小學生6141人,教師303人。霍村、任屯從1980年起先後舉辦農業技術班4期,學員106人;服裝裁剪學習班26期,學員1040人;木工、油漆培訓班6期,每期收學員240名。
麻屯鄉有說唱、嗩吶、戲曲、獅舞及排鼓等民間藝術團體。任屯、楊嶺的獅舞和麻屯、董村的排鼓等,在建國前已名聞洛陽縣。1980年鄉建立文化站。1981年麻屯排鼓隊在洛陽地區民間文藝調演中獲優秀傳統節目一等獎。1984年鄉建成劇院1座,購置35毫米電影放映機1部,配備工作人員8人。
建國初期,全鄉只有少數老中醫和幾家中藥鋪。1955年在麻屯村成立中西醫門診部,1958年更名麻屯公社衛生院。1978年,衛生院建樓房1幢,設病房7間,床位20張,醫務人員22人。全鄉各村普遍建立了醫務室。
1979年,鄉建立計畫生育指導站。內設婦幼保健室、透視室、婦檢室、手術室、門診室,床位52張。1985年全鄉人口自然增長率3.79‰,計畫生育率達90.3%,國家計畫生育委員會授予該站計畫生育先進單位稱號,頒發獎狀,予以表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