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尼·馬格里特

雷尼·馬格里特

1924年法國巴黎開始了超現實主義的藝術運動。 比利時畫家雷尼·馬格里特,也是一位構思奇特的超現實主義畫家之一。 雷尼·馬格里特(弗朗梭瓦-吉斯蘭Francois -Ghislain;1898.11~1967.8),曾於1916年4月在布魯塞爾美術學院學習。兩年後,獲一家畫廊的資助,潛心超現實主義繪畫實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雷尼·馬格里特
  • 外文名:Rene Magritte
  • 國籍:法國
  • 出生地:比利時
  • 出生日期:1898.11
  • 逝世日期:1967.8
  • 職業:超現實主義畫家
  • 畢業院校:布魯塞爾美術學院
  • 代表作品:《錯誤的鏡子》
雷尼·馬格里特
雷尼·馬格里特
在他的畫上,不時流露出一種對自己童年的憧憬,如對大海與天空的遐想等。他的《錯誤的鏡子》可以說是他對天空遐想中獲得的靈感。 人的眼睛在觀察大自然時投射在視網膜晶體上的白雲與藍天是非常具體的,用他的話表達,這是一面錯誤的鏡子,因為它是自然的幻影,不是自然本身,它僅是一幅畫,只有眼睛的主人實際所感的自然,才是可信的真實。繪畫上關於真實的空間與空間的幻覺,一直是一個不斷探索中的哲學問題。馬格里特認為世界上沒有見到的“真實”,只有感到的“真實”,繪畫的“真實”本來就是一種人眼的幻覺,藝術家只是圖解而已。這種怪誕的理論只能證明他是一個超自然的藝術家。 1934年,馬格里特閱讀奧地利小說家卡夫卡(1883~1924)的一本名著《變形記》(1915年作),受到書中所述景象的啟迪,繪成了作品《集體發明物》。馬格里特愛畫大海,又富幻想。畫上這條半人半魚與以往常被人幻想地描繪的“美人魚”正好在形象上倒置了,不是上身為美人,而是下身為女人形。他幽默地根據卡夫卡的小說描寫,來一種突兀的轉換,以表明它雖不是民間神話所常出現的樣子,但也是一種幻想物。幻想,是人類生活的享受,也是一種權利,故畫家怪誕地題名為《集體發明物》。由於他的藝術構思多變,人稱他為“魔幻現實主義畫家”。 馬格里特曾在布萊敦主編的刊物上發表一種觀點:認為物體的形象與物體的名稱之間不存在確定的或不可轉移的關係。樹葉,也可完全用大炮的形象來代替。繪畫就是為了打破人們日常習慣中的參照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