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溶

金溶,字廣蘊,順天大興人,清朝官吏。雍正八年進士,以刑部員外郎擢山東道監察御史。高宗即位,詔求直言,溶上疏言安民五事:一曰開墾之地緩其升科;二曰帶徵之項宜加豁免;三曰關稅正額之外免報盈餘;四曰州縣殿最首重民事,不以辦差為能;五曰巡狩之地崇尚樸素,不以紛華取媚。當是時,上命翰詹科道各進經史摺子,溶又上疏曰:“頭會箕斂以裕囊櫝者,匹夫之富也;輕徭薄稅使四海鹹寧者,天子之富也。易卦:損下益上,上益矣而反名損;損上益下,上損矣而反名益。蓋謂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與足,聖人制卦之意可深長思也。”

基本介紹

  • 本名:金溶
  • 字號:字廣蘊
  • 所處時代:清朝
  • 出生地:順天大興
金溶簡介,部議奪職,漳州知府,

金溶簡介

金溶,字廣蘊,順天大興人,清朝官吏。雍正八年進士,以刑部員外郎擢山東道監察御史。

部議奪職

乾隆九年,湖廣總督孫嘉淦因徇巡撫許容奪職,命修順義城。溶上疏論曰:“賞罰者,人主御世之大權。臣工有罪,有罰釒爰一例,因其素非廉吏,使天下曉然知所得者終不能為子孫計留也。孫嘉淦操守不苟,久在聖明洞鑒之中,而罰令出貲效力,恐天下督撫聞之,謂以嘉淦之操守,尚不免於議罰,或一不得當,而罰即相隨,勢必隳廉隅預為受罰之地。是罰行而貪風起,不可不慎也。臣為嘉淦所取士,不敢避師生之嫌而隱默不言。”奏上,部議奪職。

漳州知府

未幾,特起為福建漳州知府。漳俗強悍,胥吏千餘交結大吏家奴,勢力出長官上。有吳成者,設局誘博,擒治之,民稱快。華葑村距縣治二百里,康熙時嘗議設縣丞,以不便於胥吏,格不行。溶復以請,布政使文不下府而直行縣,溶大怒,嚴訊縣胥,得其交通狀,乃詳請治罪而設官。其父老嘆曰:“微金公,吾儕賓士道路死矣!”十三年春,閩省旱,斗米千錢,大府檄溶平糶。溶勸富家出糶,給印紙令商人赴糴;又請寬台灣米入內地之禁;民情帖然。其他脩文廟樂器,增書院膏火,皆次第舉行。遷台灣道。補陝西鹽驛道。署布、按兩司事。調浙江糧道,與巡撫陳學鵬牴牾,學鵬論溶迂緩不任事,原品休致。卒,年七十三。1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