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城區

鄂城區

鄂城區位於湖北省東部,西臨武漢,東連“礦冶之城”黃石,北與黃岡城區一橋(鄂黃長江大橋)相通。

截至2019年,鄂城區轄9鎮1鄉1個省級開發區,國土面積592.9平方公里,人口60萬。

鄂州歷史悠久,自春秋戰國以來,其間曾兩度成為帝王的都城(吳都鄂都)。鄂城區是鄂州市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2016年,鄂城區國民生產總值實現215.52億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鄂城區
  • 外文名稱:Echeng Area
  • 別名吳都鄂都
  • 行政區類別市轄區
  • 所屬地區:湖北省鄂州市
  • 下轄地區:鳳凰街道等4個行政街道
  • 政府駐地:鳳凰街辦明塘路70號
  • 電話區號:0711
  • 郵政區碼:436001
  • 地理位置:江漢平原
  • 面積:592.9平方公里
  • 人口:68萬(2016年)增長中
  • 方言漢語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蒲團吳家大灣村落遺址,九龍茶莊,日月潭度假村
  • 機場武漢天河國際機場
  • 火車站鄂州火車站
  • 車牌代碼:鄂G
  • 行政代碼:420704
  • 人均GDP:70665元(2016年)
  • 現任領導:市委書記李兵,市長葉賢林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氣候,自然資源,礦產資源,生物資源,人口民族,經濟,綜述,農業,工業,第三產業,社會,教育,交通,科技,旅遊,衛生及社會保障,旅遊景點,自然景觀,人文景觀,著名人物,

歷史沿革

距今7000多年前,境內有人類居住。
鄂城區鄂城區
夏商之世屬三苗之地,西周時為鄂侯領地,春秋戰國時屬楚,屬鄂縣。
東漢以前為鄂邑、鄂郡、鄂縣。
公元221年,吳王孫權在此建都,告天稱帝,取“以武而昌”之義,改鄂縣為武昌。
晉至南北朝屬武昌縣。
隋朝,改屬江夏郡,唐時設驛,屬鄂州。
五代至北宋屬武昌縣,南宋時置鎮,屬壽昌軍。
元代先後屬壽昌軍、武黃散府、武昌縣。
清代至民國期間先後屬武昌縣、鄂城縣、黃岡縣。
1914年,改壽昌縣為鄂城縣。
1983年,經國務院批准設立市轄區。
1996年,鄂城區面積520平方千米,人口約53.9萬人。轄4個街道、4個鎮、6個鄉:古樓街道、鳳凰街道、西山街道、樊口街道、燕磯鎮、汀祖鎮、澤林鎮、碧石渡鎮、杜山鄉、石山鄉、新廟鄉、沙窩鄉、楊葉鄉、花湖鄉。區政府駐城區明堂路。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鄂城區總人口603316人,其中(4個街道、9個鎮、1個鄉):鳳凰街道89634人,古樓街道99940人,西山街道52756人,凡口街道21537人,澤林鎮60160人,杜山鎮27298人,石山鎮25440人,新廟鎮20665人,碧石鎮28762人,汀祖鎮52338人,燕磯鎮43483人,楊葉鎮24953人,花湖鎮27643人,沙窩鄉28707人。
2004年6月1日,《湖北省民政廳關於鄂州市鄂城區設立長港鎮的批覆》(鄂民政發[2004]40號):經省人民政府批准,同意鄂城區設立長港鎮,以原長港農場的範圍為長港鎮的行政區域,鎮人民政府駐夏家溝。
2004年末,鄂城區總人口603698人,轄4個街道、9個鎮、1個鄉,44個居委會、126個村委會。2005年末,鄂城區轄4個街道、9個鎮、1個鄉,44個居委會、126個村委會。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鄂城區常住總人口其中:668727人,鳳凰街道138032人,古樓街道127600人,西山街道68767人,澤林鎮50200人,杜山鎮18981人,新廟鎮20133人,碧石鎮24979人,汀祖鎮51381人,燕磯鎮40286人,楊葉鎮22606人,花湖鎮34634人,長港鎮13273人,沙窩鄉26842人,鄂州經濟開發區31013人。

行政區劃

1949年屬大冶專區,1952年屬黃岡專區,1953年屬黃岡專區管轄,
1979年,由黃岡地區管轄,實行市、縣分治,鄂城區屬鄂城縣。
1983年經國務院批准,建立省轄鄂州市。
1984年2月設立鄂城區,為縣級市轄區,下轄2鄉(石山、新廟)、3個街道辦事處(古樓、樊口、鳳凰)。1987年10月,鄂州市撤銷華容、長港、程潮、梁子湖4個管理區建制,將原程潮區與鄂城區合併,原程潮區所屬的沙窩鄉、楊葉鄉、花湖鄉、汀祖鎮、碧石渡鎮、燕磯鎮和原長港區的杜山鄉劃歸鄂城區管轄,1987年11月又增設西山街道辦事處。
1997年3月,領導體制變更,澤林、石山二鎮及樊口、西山、古樓、鳳凰四個街道辦事處改由鄂州市直管。2001年末,鄂州市對鄉鎮行政區划進行適度調整,澤林鎮回歸鄂城區管轄。2004年6月長港管理區撤區建鎮,劃歸鄂城區管轄。
截至2013年,鄂城區轄長港、杜山、澤林、碧石渡、汀祖、花湖、楊葉、燕磯、新廟9鎮和沙窩1鄉,另設花湖經濟技術開發區(為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
截至2019年,鄂城區轄9鎮1鄉1個省級開發區,國土面積592.9平方公里,人口60萬。
區劃名面積
古樓街道
13平方千米
鳳凰街道
16平方千米
樊口街道
13平方千米
西山街道
23平方千米
63平方千米
28平方千米
44平方千米
30平方千米
30平方千米
78平方千米
52平方千米
76平方千米
42平方千米
沙窩鄉
54平方千米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鄂州市位於湖北省的東部,長江中游南岸。地處東經114°32′-115°05′,北緯30°00′-30°06′。西接“九省通衢”武漢,東連“礦冶之城”黃石,北與黃岡地區隔江相望,南同鹹寧地區瀕湖毗鄰。
鄂城區

地形

鄂城區整個版圖輪廓呈“三葉型”。地勢東南高,西北低,中間低平;最高點“四峰山”海拔485.8米,最低點梁子湖,海拔11.7米。

氣候

鄂州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位於中緯度地區,季風氣候明顯,冬冷夏熱,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無霜期長。全區年均氣溫17.0攝氏度,為鄂東地區最高值。全區年平均降水量為1282.8毫米,年際變化大。全區降水量的地域分布特點是:西北部略多於東南部,中部和西南部介於量者之間。全區季節氣候十分明顯,秋、冬兩季主導風向是偏北風,春、夏兩季主導風向是偏東風。全區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003.7小時,平均每天5.5小時。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鄂城區礦藏資源豐富,有、金、等金屬礦數十種和沸石、膨潤土、珍珠岩石等非金屬礦30餘種,其中尤以鐵、鉛礦藏儲量大、品質好。

生物資源

鄂城區有稻、麥、豆等農作物品種200多個,銀魚,胭脂魚螃蟹等水生動物100餘種,蓮、菱、芡實等水生植物20多種,豬、牛、羊等畜禽品種近百個,楊、柳、松等樹木數百種。鄂城區也是湖北省珍珠螃蟹、茭頭等農副產品的重要出口基地。

人口民族

2007年,全市有25個少數民族,計3687人。其中,土家族904人,回族529人,壯族470人,滿族436人,苗族207人,蒙古族154人,瑤族139人,黎族130人,侗族123人,朝鮮族122人,彝族87人,高山族76人,錫伯族73人,白族67人,羌族48人,納西族34人,藏族26人,維吾爾族20人,番族18人,水族15人,布依族15人,仫佬族2人,毛南族1人,傈僳族1人,仡佬族1人。
截至2012年12月31日,鄂城區有60萬人。其中:古樓街道108000人,鳳凰街道人口87000人,樊口街道人口17115人,西山街道人口76977人,杜山鎮人口27347人,新廟鎮人口20297人,花湖鎮鎮28530人,楊葉鎮人口26955人,碧石渡鎮29933人,汀祖鎮55882人,燕磯鎮人口46864人,澤林鎮61733人,長港鎮17065人,窩鄉33190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末,全區地區生產總值預計達到69.6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是2006年的2.46倍,年均增長19.7%;第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分別達到13.4億元、36億元、20.2億元,較2006年增長60.7%、181.8%、191.1%;完成財政總收入8億元、一般預算收入5.36億元,分別是2006年的3.4倍、3.7倍,年均增長27.6%、28%;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五年累計完成286億元,年均增長51.8%。經濟結構持續最佳化。全區三次產業比由2006年的29.50:45.95:24.55調整為2011年的20.2:50.7:29.1;服務業預計實現增加值11.5億元,是2006年的3倍。

農業

2011年,鄂城區累計發放糧食直補、良種補貼、農資綜合直補等各類惠農補貼資金9084萬元,建設農村戶用沼氣池4837口,實施土地整理項目12.48萬畝、總投資2.54億元,完成石橋水庫和5座小型水庫除險加固工程,更新改造重點排澇抗旱泵站46座;全區水產、畜禽、蔬菜、林果四大特色支柱產業增加值達到農業總產值的72%,共建成種植業板塊20萬畝、畜禽養殖小區9個、水產片帶17萬畝。鄂城區政府先後扶持了信源麥面、廣源米業、嘉禾糧油、永宏糧機等17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業專業合作組織發展到31家。

工業

2005年,全區工業總產值41.9億元,其中,礦業總產值8.04億元,約占全部工業總產值的19.4%;水泥及建材業總產值9.2億元,約占全部工業總產值的21.9%;特鋼冶煉及製造業總產值7.3億元,約占全部工業總產值的17.4%;製鞋及服裝加工業總產值2.5億元,約占全部工業總產值的5.9%;金剛石製造及加工業總產值6.2億元,約占全部工業總產值的14.6%;其他工業總產值8.5億元,約占全部工業總產值的21.7%。
2011年,鄂城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發展到195家,比“十五”末新增117家,其中世紀新峰、江燕船舶、銀龍管業、華中重機等15家企業年銷售收入超過億元;新創市級以上名牌12個;高新技術企業達到23家,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達到4.78億元,年均增長26%。全區累計實施技改擴規項目253個,礦產冶金、新型建材、金屬製品、機械製造、食品輕工五大支柱產業規模不斷擴張,燕磯金剛石產業集群被確定為全省重點成長型產業集群。全區累計關閉“五小”企業147家。

第三產業

2005年,鄂城區從事第三產業的經營戶達到19016戶,從業人員5.6萬人,其中,個體私營經營戶2739戶,從業人員1萬人。

社會

教育

截至2011年,全市共有高等學校1所(鄂州大學),中等專業學校2所(鄂州中專、鄂州高新技術學校),普通中國小290所,特殊學校2所,公辦幼稚園7所,民辦幼稚園29所。全市在校學生151919人,其中小學生73769人,國中生41188人,高中生22357人,職業學校學生14605人。全市現有省級示範高中1所、省級示範國中1所、省級示範幼稚園2所,市級示範學校53所,省級最佳文明單位2個,全國依法治校示範學校1所,中國小共獲省以上各種集體榮譽280餘項。全市中國小現有教職工9034人,其中:特級教師10人,享受國家和省政府特殊津貼的4人,跨世紀學術帶頭人18人。

交通

鄂城區地處鄂東南城市群(鄂州黃石黃岡鹹寧)中心,武漢城市圈核心區。城區北枕長江黃金水道,西距武漢天河機場70公里,京珠、瀘蓉高速公路在境內交匯,106、316國道和武(漢)福(州)鐵路穿境而過。

科技

2013年,全區申報省級以上科技項目17個、專利87件,達成產學研合作項目7個,完成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13.8億元,增長26.03%,被評為全國科技進步考核先進區。

旅遊

2019年3月6日,中央宣傳部、財政部、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物局確定第一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鄂城區為湘鄂西片區、湘鄂贛片區。

衛生及社會保障

2013年,全區提高了城鄉低保水平和五保戶供養標準,累計發放資金3900餘萬元,惠及民眾近1.7萬人。全區完善醫療、養老基本保障體系,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參保率達到99%,申報發放大病醫療救助431萬元;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率達到96.9%,發放60周歲以上城鄉居民養老金2766萬元、80周歲以上城鄉居民高齡津貼101萬元。全區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累計投資5651萬元,開工建設公租房320套、城市棚戶區改造房250套。

旅遊景點

自然景觀

  • 白雉山風景區
白雉山位於鄂州市以南約30里,地處鄂城區碧石渡鎮南部,汀祖鎮西部,由兩條東西走向的山脈構成,形如巨弓,方圓50里。舊時為贛鄂通道,其主峰為芙蓉峰,海拔528米。白雉山主要景觀有:望哥台、木魚台、木頭石、金龜石、綠球峰、獅子嶺、搖窩石、龍果石、占雨石、修鍊石、園仙石、鳥金石、金雞石、八卦石、禪坐石、仙人打座石、合掌石等。
  • 三山湖風景區
三山湖風景區位於鄂城區杜山鎮三山村,三山湖風景區由三山新村和水上樂園兩大部分組成。風景區主要景點有:湖興亭、水月宮、吳氏宗祠等。
  • 洋瀾湖風景區
洋瀾湖風景區位於鄂城城南,故又稱“南湖”。湖面東西長約2.5公里,南北寬約1.5公里,風景區現有面積580公頃,水面面積約占三分之二。

人文景觀

  • 麻羊垴
麻羊垴位於鄂城區沙窩鄉和花湖鎮交界地,東距黃石市區10公里,西距鄂城城區15公里。景區內有15個林場,8座水庫。
  • 峒山招隱寺
峒山招隱寺位於鄂城區長港鎮峒山東麓,始建於明崇禎十二年(公元1640年)。民國以後,歷經兩廢兩修。該寺占地2000平方米,分正殿和輔殿兩部分。
  • 吳王城
吳王城,三國東吳都城。距今已有1700餘年的歷史。吳王城遺址在今鄂州市區百子畈一帶(即古城路北段)。其城北臨長江,南瀕南湖,東倚虎頭山(今重型機器廠內),西至濠口(吳王城護城河通長江口處,故名濠口,今新民街熊家巷處)。城呈長方形,東西長1000米,南北寬500米,周長3公里。現存南城牆夯土城牆一段,長60米,寬10米,高4米。城牆外是護城河,現存一段,名為濠塘。1992年,吳王城被列為省級歷史文物保護單位。
鄂城區鄂城區
  • 怡亭銘摩崖石刻
怡亭銘摩崖石刻位於鄂州市城區濱江大道小北門外長江南岸江邊,距離市中心約1公里。是一塊東西長3.8米、南北寬3.3米的天然岩石,舊名觀音崖,俗稱猴子石。1988年又被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著名人物

姓名簡介
原煤炭工業部副部長、世界採礦大會國際組委會副主席
陳新堂
著名民間雕刻家
著名書法家
李重嵩
省級作家
著名楹聯作家、詩人
瀋陽軍區副司令員
解放軍後勤工程學院副軍級教授
陸軍指揮學院副軍職教授、高級軍事理論專家
朱景仰
美國多元有機化學公司高級研究員、美國化學學會會員
福建省委常委、省軍區政委
內蒙古軍區政治部主任
肖敬滿
省農業特等勞模、水稻種植研究農民專家
表格內容來源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