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松亭

洞庭湖西端,有一個湖名叫赤沙湖。赤沙湖和洞庭湖相連一體,浩浩蕩蕩,橫無際涯。赤沙湖北岸有一崗,崗上有一亭,名叫赤松亭。唐朝大詩人劉長卿在任鄂岳轉運使時曾停舟登岸。他望著赤沙湖浩水長亭,飛鳥齊集,頓生去國懷鄉、孤身退隱之想,遂作《赤沙湖》五言詩一首:“茫茫葭菼外,一望一沾衣,秋水連天闊,涔陽何處歸,沙鷗積暮雪,川日動寒輝,楚客來相問,孤舟泊釣磯。” 赤沙湖又名赤亭湖,早在三國時,王粲便有詩云:“悠悠澹澧水,下回赤沙湖。”在南北朝梁中大同元年的地圖上就標示出了它的名字。唐代詩仙李白曾以“日隱西赤沙,月明東城草”的詩句來描述它的景色。晚清時,由於湖泥淤積,藕池河潰堤,這裡便形成了泱泱綠洲,這就是南洲。依亭而成的集鎮就是南縣縣府所在地——南洲鎮。 南縣,東經113度,與首都北京、省府長沙手牽手。 南縣,北緯30度,與文化名城岳陽、旅遊勝地常德、張家界肩並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赤松亭
  • 地點洞庭湖西端
  • 特點:浩浩蕩蕩,橫無際涯
  • 相關:《赤沙湖》
傳說,廟宇,古戰場,文化殿堂,相關詩賦,

傳說

廟宇

相傳,赤松亭是隨水漂游而來,亭下四角各有一隻金鴨婆,何年何月何處漂來已無據可查,也許是赤松子神功使然。赤松子是修道人,有異能,其事跡廣見故籍,《列仙傳》所載最詳,說他“抱撲返真,以游玄眇,呼風喚雨,上通雲天。”神農南遷時便隨其雲遊。後來到赤沙湖北岸,見其水草茂密,環境幽勝,便在此落腳,辟靜室,結丹赤亭。赤松子其“壽巍巍”,漢張良仰慕仙道,封侯後隱退,隨赤松子到此修道。司馬遷說張良“願棄人間事,欲從赤松子游耳”。由此,赤松亭引來不少騷人墨客的艷羨。赤松亭隨水漂移,與水漲落。據說,只要雞一叫亭便停止漂游,假如你一大早去赤松亭,還可看到亭角上掛著蒿草野藤哩。
大凡道觀都建築在崇山峻岭上,而赤松亭卻坐落在湖水邊,以水為伴,與水相映,自是別有一番意味。
赤松亭的故事與傳說雖非正史,但它是一種文化,承載著人類童年時期的信息與追求。
赤松亭四面環水,象一座仙島,遺落在赤沙湖畔。島上花木叢生,古楊婆娑。亭島有一月形板橋通堤,直達街市。堤曰“紫東堤”,橋曰“達堤橋”,橋下碧水環流,短艇游弋。橋外山門上書:“引人入勝”,背面嵌“湖山壯色”字樣,古香古色。島上主殿赤松亭,高出水面二丈余,磚木結構,典雅清逸。殿內塑赤松子臥像一尊,旁立張良,魁偉儒雅有道者風。左右廳堂各塑神象30餘尊。亭門兩旁聯曰:“滄海竟桑田,聽社鼓衙簫,此會已成花世界;樓台依水面,看風帆沙鳥,誰人不道古神仙。”亭旁四周,回紋欄桿,廊道壁柱,雋句佳聯。亭前,古鐘對懸,鐵鼎峙立,為明朝崇禎十二年鑄造。橋頭兩旁還建有土地祠,惜字藏,皆古碣排立,字跡年久難辨。整個亭島碧水照花,嘉木凝翠。
主廳北門匾書“仙人舊館”,館者觀也。有小逕往後,一曰“近水樓台”,一曰“曲徑通幽”,院後兩座殿堂,一座是洞庭宮,一座是忠烈祠,分別供奉洞庭王爺和關羽聖帝,堂前有石獅倚門。尤其是洞庭宮,塑像神台下面有一小洞,用繩探之,深不見底,據說通地心,又傳說是當年柳毅傳書直達龍宮之處。
再後有觀音殿、誦經堂、丹房、枕流閣、望秋亭,皆系後人擴建。觀音殿亦是赤松亭院內的主建築,青磚碧瓦、氣勢雄偉。漫步院內,或觀鳥,或賞花,或下棋,或吟賞碑文題句,可謂清雅之至。民國南縣名士段毓雲遊覽赤松亭後讚嘆道,昔赤松亭於夜霧中移動,霧斂而歸。今積林莽稻,沙鷗錦帆,令人坐忘不忍去。赤松有靈,亦當驚知已於千古矣!

古戰場

南北朝,一個崇佛樂道的時代。
公元551年,赤松亭發生了一場戰事,戰爭的指揮者陸法和就是一位好道者。據說他志在山林,從小便喜歡習靜練氣。象諸葛孔明一樣,明陰陽之理,能勘地形,善觀天象。公元548年,時南豫州刺史侯景叛梁,軟禁梁武帝蕭衍,廢殺簡文帝蕭綱自立為皇。不久,梁將王僧辨、陳霸先等分路進攻侯景。梁湘東王蕭鐸將鎮守江陵的水軍胡僧佑、陸法和調援巴陵,侯景命部將任約屯兵白塉阻擊。陸法和率千餘水軍,號稱神兵,殺奔赤沙湖而來。陸法和端坐在艦船上,神情若定,在距敵營約一里許的地方,令部將點燃柴草,向任約軍發起火攻,時東南風正起,加之船行如飛,火勢撲向陸艦,這時陸法和不慌不忙,手執羽扇,將大火煽入任約軍中,任軍將士被大火燒得抱頭鼠竄,陸軍大勝。在清掃戰場時,卻未見任約。陸法和聞報後,微微一笑,朝前一指:“明日午間,只在前面赤松亭內擒拿便是”。
第二天中午,陸法和令人將赤松亭內團團圍住,軍士們在寺廟內外仔細搜查,果然發現任約手抱亭柱沒入水中,只留鼻孔在外呼吸。大家一擁而上,擄住任約,拽上岸來,綁至軍中。公元552年3月,侯景出逃,被殺於胡豆洲。
梁武帝在位時,南梁朝廷上下曾流傳著一則公案,說當朝大和尚志公禪師臨近圓寂的時候,武帝趕忙到寺廟去看他,志公是得道高僧,武帝的國師,武帝向志公師請教國事。志公沉默不語,最後用手指了指喉頸,當時在場人都不解其意,想不到事隔不久竟發生侯景叛梁事件。喉頸者侯景也。
這只是公案。據《南史》載,侯景亂國給南朝帶來的災難卻是空前的。長江中下游一帶“千里絕煙,人跡罕見,白骨成聚,如丘隴焉。”
因為這場戰役,赤松亭加強了工事,修築成了赤亭城,並築有高台訓練水軍,幾與三國吳將魯肅在岳陽樓訓練水軍無異。赤亭古城又名功畢城,亦謂蕭城。
《梁書》上記載說:“簡文帝大寶二年,梁湘東王遣將胡僧佑、陸法和擒侯景將任約於赤松亭”。赤松亭從此名留史冊。

文化殿堂

赤松亭,一處有歷史、有文化內涵的風景。這裡佛道相融,有民俗文化,歷史傳說,名人遺蹟。赤松亭博大而深厚,它是多元的。
公元768年冬,詩人杜甫離蜀到洞庭湖尋親訪友,途經江陵、岳陽來到赤松亭。他的好友韓注“安史之亂”後,效法張良到赤松亭修道,但此時韓注已去衡山隱居。杜甫感世傷時,又覺得韓是一個人才,應出山為國效力,於是寫下了《寄韓諫議注》古詩一首,詩云:“今我不樂思岳陽,身欲奮飛病在床。美人娟娟隔秋水,濯足洞庭望八荒。鴻飛冥冥日月白,青楓葉赤天雨霜。玉京群帝集北斗,或騎麒麟翳鳳凰。芙蓉旌旗煙霧落,影動倒景搖瀟湘。星宮之君醉瓊漿,羽人稀少不在旁。似聞昨者赤松子,恐是漢代韓張良。昔隨劉氏定長安,帷幄未改神情傷。國家成敗吾豈敢,色難腥腐餐楓香。周南留滯古所惜,南極老人應壽昌。美人胡為隔秋水,焉得置之貢玉堂。”詩中赤松子、韓張良兩句用典,即源於赤松亭。美人是指韓注,玉京群帝、星宮之君、南極老人、羽人都是指神仙及神仙之居所。國家成敗兩句,表達出杜甫自嘆年老不能為國出力,有潔身退居山林、餐飲楓香的意願。
明代景泰年間狀元黎淳,官至工部、禮部尚書,游赤松亭後作詩道:“仙子遺亭在故基,湖山如舊世人非,遠隨閬宛秋風去,不聽瀟湘夜雨歸,職佐羲軒名耿耿,年過周漢壽巍巍,從游願棄人間事,獨羨留侯早見機。”黎淳在京做官30餘年,剛正廉潔,布衣蔬食,無所優厚,死後譽為“清白吏子孫”,朝廷賜祭葬,諡文僖。還有明代董廷晆、程萬里亦有吟詠赤松亭的詩作傳世。程萬里官至戶部左侍郎,定居南縣太陽山,明山原有程侍郎墓。
赤松亭後院望秋亭內,刻有一幅洞庭湖區最長的對聯《重九題赤松亭》,此聯為宣統年間南洲勸學總董秦淑元撰書,上聯曰:“屈靈均騷澤湮沉,範文正書台莽蕩。心香一瓣,我其式之。低頭思故鄉,落落用慳知已。同學少年皆不賤,終輸卻板橋步月,石徑吟松。美矣哉!宇宙無窮,俯仰任鳶飛魚躍。曠覽沱江東枕,濺水西襟,沅芷南芬,澧蘭北秀。泛重湖八百里,綠波如畫。龍蛇窟宅,半成雞犬桑麻。獨憐彼瓦礫飄零,榔梅凋謝,蟹舍斜陽迷古渡。厭塵世淪鋪氣象,願從羽客浮游。勸慰眾勞人,行樂及時聊息影。”下聯曰:“陸法和生擒侯景,岳忠武殄滅楊麼。血戰幾徑,今安在也?題糕逢令節,茫茫望斷長空。萬方多難此登臨,只贏得把盞問天,拔劍砍地。噓兮乎!盈虛有數,悲歡隨燕去鴻來。感懷春雨檐敲,夏雲席捲,秋風檻拂,冬雪窗銜。距炎漢二千載,丹井猶存。將相勛名,孰若神仙慧業?最喜是墉垣革舊,亭閣鼎新,虹堤碧柳泄玄機。話道家靜謐根源,喚醒英雄昨夢。脫離諸浩劫,尋幽遺興且揮毫。”此聯聲調鏗鏘,造句奇麗,將赤松亭的名人軼聞,戰爭故事,山水風光悉數道來,縱橫浩蕩,氣勢磅薄,全聯292字,比昆明大觀樓長聯多出112字,比成都望江樓聯亦多80字,是全國少有的長聯之一,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1921年春,毛澤東來南縣考察,遊覽赤松亭時,對此聯予以高度評價。
1928年,時駐南縣的國民革命軍團長彭德懷來到赤松亭,與在此養病的湘鄂西根據地創始人之一的段德昌秘密會晤,由段介紹彭加入中國共產黨。不久,彭德懷領導和指揮了著名的平江起義。
赤松亭集古融今,底蘊深厚,有山的積綻,有水的精靈。走進赤松亭,徜徉在時間的隧道里,沐浴在文化的海洋中,聽一片濤聲,染一身靈氣,在這裡,生命將會重新注滿涵義。

相關詩賦

寄韓諫議注
杜甫

今我不樂思岳陽,身欲奮飛病在床。
美人娟娟隔秋水,濯足洞庭望八荒。
鴻飛冥冥日月白,青楓葉赤天雨霜。
玉京群帝集北斗,或騎麒麟翳鳳凰。
芙蓉旌旗煙霧樂,影動倒景搖瀟湘。
星宮之君醉瓊漿,羽人稀少不在旁。
似聞昨日赤松子,恐是漢代韓張良。
昔隨劉氏定長安,帷幄未改神慘傷。
國家成敗吾豈敢,色難腥腐餐楓香。
周南流滯古所惜,南極老人應壽昌。
美人胡為隔秋水,焉得置之貢玉堂。
註:作者杜甫。此為杜甫來赤松亭尋找好友韓諫議,此時韓已去衡山。詩中是對赤松亭的描述及由此生髮的感慨。
赤松亭遺址
(明) 黎淳
赤松亭在縣南五十里,周圍土城,曰赤松城。其下三面臨水,即洞庭湖支派,一曰赤亭湖。西北有橋,曰赤亭橋。按《列仙傳》,赤松子,三皇時為雨師,隨風雨上下。漢史,張良入關導引,不食谷,曰願棄人間事,從赤松子游。蓋亦避世之士,嘗棲於此,築台結亭以煉藥,今石爐石鼎尚存。梁置巴州,湘東王譴陸法和等據赤亭橋與侯景約戰於此,因有城郭也。往事悠悠不可問矣,而遺基尚存,風月閒曠,徒足以增感慨於千載之下焉,故曰“赤亭遺址”。
仙子遺亭在故基,湖山如舊世人非。
遠隨閬宛秋風去,不聽瀟湘夜雨歸。
職佐羲軒名耿耿,年過周漢壽巍巍。
從游願棄人間事,獨羨留侯早見機。
註:黎淳,華容人,明景泰八年進士,殿試為狀元,授翰林院修撰,曾任吏部左侍郎,成化元年任南京工部尚書,後任禮部尚書。孝宗時,下詔進為一品階榮祿大夫,不久病逝,終年64歲,諡文僖。有著作《龍峰集》80卷、《明試錄》、《黎文僖集》傳世。

赤亭遺址
(明)程萬里
三皇世已作名臣,當是神仙第一人。
丹煉坎離開寶鼎,身隨風雨駕飆輪。
亭台架壑煙霞古,溪澗通橋草樹新。
誰似張良老從學,歸來明哲竟全身。
註:作者程萬里,字道遠,號素軒,明湖廣華容太陽山(今南縣浪拔湖鄉太陽山村)人。天順(1457-1464年)進士,仕至戶部左侍郎。生卒年不詳。
赤亭遺址
(明)董廷
輔佐三皇舊有功,古亭形勝一時空。
荒城鳥鵲鳴秋雨,敗屋荊榛起暮風。
辟穀不為秦主用,見機猶保漢臣終。
列仙有傳伊誰作,浪說神仙是此公。
註:董廷,明湖廣華容人,湖景泰庚午(1450年)鄉薦第一。辛未(1451年)進士,仕至山東按察副使,為御史15年。生卒年不詳。
赤亭遺址
(明)劉希昂
仙客乘雲上帝鄉,空遺亭址枕清湘。
從游不見漢人傑,感遇誰如陳子昂。
寂寂荒階新草綠,漫漫斷碣古苔蒼。
舊時惟有湖山在,鳥自啼春花自芳。
註:劉希昂,明湖廣華容人,明影泰年間(1450-1456年)舉人,仕至雲南同知。生卒不詳。
赤亭遺址
(明)李嶲
小亭構在碧湘湄,曾見三皇舊雨師。
龍虎九還遺世去,羽翰萬里駕風馳。
天荒澗草埋苔徑,地老林花落石池。
遙想洞庭明月夜,飆車重到更題詩。
註:作者李嶲,明湖廣華容人,宣德壬子(1432年)舉人,仕至山西左參政。生卒年不詳。赤亭遺址為明代章華十景之一,余為沱溪曉渡、石佛樵歌、板橋春漲、青湖夜月、驛路松風、東山霽雪、南山遠翠、諸塘漁笛、靖廬瀑布。
題大同花圃
(清)段九成
我愛洞庭六十年,君山以外又花田。
赤松亭畔隨漁唱,綠柳堤前系畫船。
菊酒連天留過客,香風滿座醉群賢。
憑彈流水情何已,再結湖鄉一段緣。
註:作者段九成,字少丹,城區(今南洲鎮)人。光緒二十年(1894年)優廩生歲貢出身,湖北試用府經歷。回鄉後任南洲國小校長,工書法。有《自厚草堂雜錄》一卷。生卒年不詳。大同花圃,在城郊。
大同花圃
羅植乾
白水青山年復年,忽然一葉泛湖田。
池清洗馬天如鏡,亭祀赤松屋似船。
蘭芷側聞香遠道,鍛爐何日起名賢。
荒雞叫破寒窗月,誰與龍泉證夙緣。
註:作者羅植乾,衡陽人,1933年任南縣縣長。此詩為任上所作,生卒年不詳。
赤松亭懷古
郭金台
疏乞江湖稱辟穀,幾人高會未央前。
十年帷幄功名隱,一棹秋風獨自眠。
納履緣奇圮上叟,煙波堪載洞庭船。
仙家亭是何年築?記否當時八難篇。
題赤松亭二律
梅先春
(一)
仙人一去幾千秋,剩有斯亭水上浮。
三字流傳從漢代,萬家瞻拜仗留侯。
春深古剎花盈檻,秋冷禪關月滿樓。
倘使赤松余可接,也拋塵世仿從游。
(二)
江乾峙立幾何年,每到登臨一慨然。
若匪素懷輕富貴,安能辟穀學神仙。
滄桑久變從游跡,風月猶留不盡緣。
國難當前誰借箸,空餘遺恨吊先賢。
晚眺赤松亭二首
程海鯤
(一)
朔風凜冽正天塞,古寺蕭森夕照殘。
倦鳥歸巢棲息定,幽人返影俗情闌。
神仙縹渺亭台在,煙水蒼茫宇宙寬。
明哲保身終有術,早從地上悟旗檀。
(二)
折腰計拙賦歸來,漫步同游勝境開。
古榔寄梅頻指點,授書納履費疑猜。
頻憂外侮誰籌箸,永鎮中流尚有台。
色相難窺空悵望,暮雲深處共徘徊。
註:此詩作於1935年仲冬。
游赤松亭偶題二首
楊伯輝
(一)
亭上風光異舊年,漢家功業已如煙。
恩威枉自籠諸將,禮樂從然束眾賢。
范蠡逃名因畏禍,張良辟穀豈求仙。
由來富貴常多怨,塵網寧為名利牽?
(二)
博浪椎秦志未酬,仰天咄咄獨懷憂。
韓亡公子已無國,秦暴書生尚有頭。
兵法偶從黃石受,高縱常與赤松游。
雲龍風虎能相會,挾策還輕萬戶侯。
註:作者楊伯輝,字適園,南縣人。湖南第一師範畢業。1927年考取湖南黨務指導員,並任南縣黨部指導委員及執行委會常務。此詩作於1935年4月。生卒年不詳。
游赤松亭
陳燦廷
孤亭浮水水浮空,憑眺山川氣象新。
萬里濤聲奔日夜,千年世局感污隆。
椎揮博浪沙中客,松引蓬萊海上公。
仙子重來誰識得?江頭為問釣魚翁。
重遊赤松亭
段蔭農
緩步仙亭最上頭,憑欄一覽赤沙秋。
清鐘遠響風雲遏,遺址長浮日月流。
詩以題糕方見勝,人無落帽不成游。
往來豪興知多少,幾任希文樂與憂。
赤亭懷古
黃錦章
停鞍何處任閒遊,城壯孤亭水上浮。
千里洞庭資砥柱,百年漢祚賴韜猷。
授書圮上人何在,進履橋邊我獨留。
日暮晚鐘敲幾度,可能驚醒睡獅否?
赤亭懷古
(明)佚名
一亭常在水中浮,滾滾長江不斷流。
贏得赤松千古蹟,飄來黃葉滿天秋。
明宗寶鼎沿朝至,漢室宮城結伴遊。
太羲神州輪板斷,痴心魯佑問良侯。
赤亭遺址
(明)嚴首升
荒垣藉草盡舟人,斷續漁歌聽不真。
記得流離曾十載,蒼茫處處是迷津。
註:作者嚴首升,字平子,號瀨園,華容縣歲貢生。明崇禎時人,著有《瀨園集》,今佚。生卒不詳。
謁留侯祠
(清)胡超
忠心一點復韓國,義氣千秋報漢王。
妙算秘承黃石冊,高風獨托赤松藏。
註:作者胡超,清代文人,生卒年不詳。留侯,即漢代張良。
九都赤松亭
(清)周眉而
三仙飄笠幾時逢,一棹孤亭訪赤松。
圮上受書皆假託,南洲那得有遠蹤。
註:此詩為作者周眉而《七十征詩》(300首)第32篇。
游赤松亭
段毓雲
為訪赤松問小童,護亭江上水連空。
蒼茫最是湖山色,沙鳥風帆補綴中。
註:作者段毓雲,字秀珊。湖南達材法政學校法律別科畢業,曾代理南縣公安局局長。並於1936年受任編抄《南縣誌備忘錄》。有《段氏大學經解》、《親職教育》、《南縣鄉土筆記》、《湘鄂水科談》、《填塞荊江四口論》等。生卒年不詳。
赤亭即景
三月春來景色好,遊蹤多集古禪關。
浪載漁歌鐘聲去,船過江亭笑語喧。
註:作者佚名,此詩描寫人們踏春遊覽赤亭的盛況。
赤松亭廟
赤膽忠心保漢皇,松林定計出滎陽,
亭前英雄今何在,廟中千古一爐香。

赤沙湖(摘句)
(漢)王粲
悠悠澹澧口,下會赤沙湖。
註:作者王粲(177-217),字仲宣,漢代山陽高平(今山東金鄉)人,建安七子之一。曾避亂荊湘,此詩即此時作,今存明代張溥所輯《王待中集》。《洞庭湖志》:赤沙湖(轄今南縣地域)與洞庭湖相連。赤沙湖因赤亭臨湖,又名赤亭湖。赤亭,變稱赤砂亭,今稱赤松亭。
賦詠得神仙
(南朝梁)陰鏗
羅浮銀是殿,瀛洲玉作堂。
朝游雲暫起,夕餌菊恆香。
聊持履成燕,戲以石為羊。
洪崖與松子,乘羽就周王。
註:作者陰鏗(約510—570),字子堅,澧洲作唐(今安鄉)人。官梁湘東王法曹參軍,陳晉陵太守等。據考,此為游赤沙亭(今赤松亭)後作。松子即赤松子。
赤亭渚
(南朝梁)江淹
吳江泛丘墟,饒桂復多楓。
水夕潮波赫,日暮精氣紅。
路長寒光盡,鳥鳴秋草窮。
瑤水雖未合,珠霜竊過中。
坐識物序晏,臥視歲陰空。
一傷千里極,獨望淮海風。
遠心何所類,雲邊有徵鴻。
註:作者江淹(444-505),字文通,今河南蘭考人,南朝梁著名文學家。官至金紫光祿大夫,封醴陵侯。赤亭渚,指赤亭附近的水邊。
旦發漁浦潭
(南朝梁)丘遲
漁潭霧未開,赤亭風已揚。
棹歌發中流,鳴 響水嶂。
村童忽相聚,野老樹一望。
詭怪石異象,嶄絕峰殊狀。
森森荒樹木,析析寒沙漲。
藤垂島易陟,崖傾嶼難傍。
信是永幽棲,豈徒暫清曠。
坐嘯昔有委,臥治今可尚。
註:作者丘遲(464-508),字希范,吳興烏程(今浙江吳興)人,南朝梁文學家,官至司空從事中郎。此詩寫詩人出發泛舟赤亭中流所見所聞所感。
赤沙湖
(唐)劉長卿
茫茫葭菼外,一望一沾衣。
秋水連天闊,涔陽何處歸?
沙鷗積暮雪,川日動寒暉。
楚客來相問,孤舟泊釣磯。
註:作者劉長卿(?-約789),字文房,唐河間(今屬河北)人。官至隨州刺史。長於五言詩,善描繪自然景物。《洞庭湖志》:宋田山(在今南縣南洲鎮境內),有赤亭城,下為赤沙湖。三面阻水,極為險隘。《風土記》:後梁湘東王遣胡僧祐、陸法和討侯景將任釣於此赤亭。
荊洲賊平,臨洞庭言懷
(唐)李白
修蛇橫洞庭,吞象臨海島。
積骨成巴陵,遺言聞楚老。
水窮三苗國,地窄三湘道。
歲晏天崢嶸,時危人枯槁。
思歸阻喪亂,去國傷懷抱。
郢路方丘墟,章華亦顛倒。
風悲猿嘯苦,木落鴻飛早。
日隱西赤沙,月明東城草。
關河望已絕,氛霧行當掃。
長叫天可聞,吾將問蒼昊。
註:作者李白(701-762),字太白,唐蜀人,與杜甫齊名,亦稱“李杜”。遊歷洞庭湖,多有名篇。唐乾元二年(759)8月,襄州守將康楚元、張嘉延叛唐,9月,張攻破荊州。李白此時在洞庭面臨戰亂,希望迅速平定叛亂。“赤沙”指今南縣地域。
赤亭遺址
(明)黎存明
往跡仙亭古,徘徊天路間。
鼎爐長夜別,風月幾時還。
秋草黃如石,春城白有鷳。
景從惟漢相,辟穀素書艱。
註:作者黎存明,明湖廣華容九都(今南縣南洲鎮)人。明歲貢生,著有《湖崖詩集》。生卒年不詳。赤亭,即赤松亭,在今南縣縣城東北隅。傳說系漢張良慕赤松子游此而建,為歷代著名道場。
赤沙湖
(清)潘類
鼓楫違青草,停橈已赤沙。
湖光開曉鏡,山色上朝霞。
月幌魚龍宅,霜寒雁鷺家。
棹歌聞疑乃,秋思渺無涯。
重葺赤松亭之後作二首
徐濟時
堤障孤亭近,虹橋一道通。
授書多喁望,辟穀少雷同。
秋草殘猶綠,春花落亦紅。
誰能天世慮,此地學禪空。
亭自何時起,中經又幾年?
湖山開百族,松石駐雙仙。
四載非乘地,三苗舊策源。
寧知滄海後,今日有桑田。
註:作者徐濟時,字學古,號沙萍,民國時南縣人,湖南第一師範畢業,曾任南縣縣立簡師範學校校長和南縣教育局局長。生卒年不詳。
赤松亭聯集

天邊芳草渾無際,河上仙翁去不回。(陳玉南)
大好河山重來,莆閱十年,不勝東海揚塵感;
蒼茫雲水到此,如歸三徑,無限南窗寄傲情。(朱家縉)
舊簡詠前朝,記來詞賦,清才都稱沈約;
新亭捧今日,太息帝王,絕學獨數張良。(劉硎)

江上數峰青,昔人已乘黃鶴去;
海石此亭古,歸休終傍赤松游。(李勁)

睹浩水湖光,懷故國塗山字水;
來赤松亭畔,想當年博浪雄椎。(張英)

看古人先憂後樂襟懷,只此小小亭台,亦好寫八百里洞庭湖勝概;
慨今日滄海桑田變相,為問茫茫煙水,可能尋兩千年赤松子遊蹤。
(李尚希)

舊地拓新基,看曲徑清幽,閒雲潭影日相映;
鐘聲來水面,嘆重湖浩渺,仙去亭空江自流。(程海鯤)

逝者嘆如斯,問炎帝遞潭,至今已更幾世;
果哉難若是,獨留侯從游,到此尚有何人。(謝丙琨)

負劍重來,對故國湖山,猶記昔日歸管領;
憑欄一笑,喜新秋風月,竟教今又結因緣。(李貫)

倚檻慨時艱,俯仰乾坤一芻狗;
臨流訪仙跡,蒼茫今古此湖山。(何宣)

車塵馬跡,百戰餘生,湖上息戎機,把酒話無邊風月;
將相神仙,千秋遺蹟,亭前添畫意,填橋接近水樓台。(葉琪)

湖畔剩仙亭,水秀山明,四野盡涵雲夢澤;
雪泥留古蹟,南轅北轍,十年重領洞庭春。(朱家縉)

隙地辟新園,樂與民同,棣萼棠陰春不斷;
重陽尋古蹟,亭空仙去,柳絲梅實我曾來。(朱家紱)

臨眺快披襟,率小隊南來,留偶然鴻泥雪印;
從游甘納履,唱大江東去,淘不盡人物風流。(李公望)

半角園林開畫本;一湖風月悟玄機。(李繼仁)

我輩復登臨,聞道神仙不可接;
晚年惟好靜,逢著湖山亦自留。(李繼仁)

台閣依然,看煙柳風帆,把筆好揮摩詰畫;
神仙何在,對湖光雲彩,憑欄空憶漢時秋。(吳衡逸)

黃石豈空談,看相塑孤亭,猶贏得煙波萬頃;
赤松留勝跡,作江流砥柱,好管領風月千秋。(陳燦廷)

問赤松子何之,當年曾納履授書,成就江山千古事;
看紅萏花絕色,此處好耕煙釣月,低徊亭館一湖秋。(張遠熙)

對酒當歌,湖上神仙應笑我,
憑欄晚眺,亭前花月最宜人。(楊顯錫)

我從解組歸來,慨四面狂瀾,賴有斯亭資砥柱;
仙早乘機隱去,剩一湖明月,相傳此地即丹邱。(姚志光)

樽酒快登臨,好水好山歸一覽;
園亭經潤色,仙人仙吏各千秋。(段少丹)

昔人鼾睡此仙亭,聽鳥語,對花香,猶是浮生一夢;
今我爛漫來勝地,養真元,談玉訣,依然學足三餘。(段毓雲)

樓台水面開佳境;日夜江聲護古亭。(段毓雲)

滄海竟桑田,聽社鼓衙簫,此會已成花世界;
樓台依水面,看風帆沙鳥,誰人不道古神仙。(段師道)

屈靈均騷澤湮沉,範文正書台莽蕩。心香一瓣,我其式之。低頭思故鄉,落落用慳知已。同學少年皆不賤,終輸卻板橋步月,石徑吟松。美矣哉!宇宙無窮,俯仰任鳶飛魚躍。曠覽沱江東枕,濺水西襟,沅芷南芬,澧蘭北秀。泛重湖八百里,綠波如畫。龍蛇窟宅,半成雞犬桑麻。獨憐彼瓦礫飄零,榔梅凋謝,蟹舍斜陽迷古渡。厭塵世淪鋪氣象,願從羽客浮游。勸慰眾勞人,行樂及時聊息影。
陸法和生擒侯景,岳忠武殄滅楊麼。血戰幾徑,今安在也?題糕逢令節,茫茫望斷長空。萬方多難此登臨,只贏得把盞問天,拔劍砍地。噓兮乎!盈虛有數,悲歡隨燕去鴻來。感懷春雨檐敲,夏雲席捲,秋風檻拂,冬雪窗銜。距炎漢二千載,丹井猶存。將相勛名,孰若神仙慧業?最喜是墉垣革舊,亭閣鼎新,虹堤碧柳泄玄機。話道家靜謐根源,喚醒英雄昨夢。脫離諸浩劫,尋幽遺興且揮毫。(秦淑元)

登赤松亭賦
謁雨師而瞻仰兮,忽青鳥以少留;信仙蹤之宛在兮,獨建亭於南洲。覽湖山之黼黻兮,絕曼野之良疇;襟荊流以匯澧兮,包廣陸於城陬。憑江堤以遙望兮,知辟穀之雲停;旦亭亭以迢迢兮,郁磅礴之洞庭。胡達觀而賢秀兮,崇道德於玄經;眄婆娑而蒼翠兮,極風月之惺惺。
既曰艾之年華兮,感知非之邁駛;伊天命之孰維兮,枕清流而漱齒。何多難之宗邦兮,概擲諸於數理;吸眾氣以希夷兮,豈超然於梓里。宅陋巷而雲堪兮,與古亭若咫尺;雖朝夕以徜徉兮,因玄都而學易。夫既至於龍鐘兮,覺乾坤之屋窄;寧湛深以默默兮,亦猶今之視昔。
註:作者段毓雲,此賦著重抒發登亭之感慨,描寫赤亭四周之盛景。赤亭之盛名由此可知。
赤松子
赤松子,一作“赤誦子”。傳為神農時雨師。能入火自焚,隨風雨而上下。記載其事之典籍,當以《淮南子·齊俗》為最早,繼以《列仙傳》而詳其事。劉安云:“今夫王喬、赤誦子,吹嘔呼吸,吐故納新,遺形去智,抱素反真,以游玄眇,上通雲天。”
①高誘注曰:“赤誦子,上穀人也。病厲入山,尋引輕舉。”《列仙傳》謂:“赤松子者,神農時雨師也,服水玉以教神農,能入火自燒。往往至崑崙山上,常止西王母石室中,隨風雨上下。炎帝少女追之,亦得仙俱去。至高辛時復為雨師,今之雨師本是焉。”②是書作者又贊曰:“眇眇赤松,飄飄少女,接手翻舉,冷然雙飛;縱身長風,俄翼玄圃,妙達巽坎,作范雨師。”③除《列仙傳》謂炎帝少女隨赤松子修道成仙外,尚有皇初平遇赤松子修道成仙的傳說。據宋人倪守約《金華赤松山志》載,皇初平曾在赤松山中遇赤松子,修道於石室中,能叱石成羊,汲井愈疾,坐起立亡。赤松子修煉成仙的故事有諸多傳說,且屢為故籍所載。郭璞云:“水玉冰體,潛映洞淵 赤松是服,靈蛻乘煙 吐納六氣,升降九天。”④葛洪稱:“火芝,常以夏采之,葉上赤,下莖青,赤松子服之,常在西王母前,隨風上下,往來東西。”⑤《藝文類聚》稱“赤松子好食柏實,齒落更生”。⑥從上述記載來看,赤松子乃傳說中之服食成仙者。後世某些道士為了將所撰之書托之遠古,曾假赤松子之名以名書,如《赤松子中戒經》《赤松子章歷》。據今人研究,此二書皆出於魏晉南北朝。《道藏提要》稱:《赤松子中戒經》“蓋六朝古籍也”;《赤松子章歷》“約出於南北朝”。⑦又如《上清太上帝君九真中經》,“原題太虛真人南嶽上仙赤松子傳”;《上清九真中經內訣》“原題赤松子述”,為早期上清派著作,而托於赤松子所傳者,蓋皆出於魏晉南北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