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里伯斯島

西里伯斯島即為蘇拉威西島,是蘇拉威西島的舊稱。是印度尼西亞東部的一個大島嶼。島形奇特,由四個半島向北、東北、東南和南方伸出。多高山深谷,少平原,是印尼山地面積比重最大的島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里伯斯島
  • 地點:印度尼西亞東部
  • 面積:17.9萬平方公里
  • 舊稱:蘇拉威西島
地理位置,居民,經濟,

地理位置

西里伯斯島是印度尼西亞東部的一個大島嶼。島形奇特,由四個半島向北、東北、東南和南方伸出。多高山深谷,少平原,是印尼山地面積比重最大的島嶼。
面積17.9萬平方公里,地當巽他與太平洋島弧的匯合帶,構造運動活躍,多火山與地震。島形奇特,由四個半島向北、東北、東南和南方伸出。多高山深谷,少平原,是印尼山地面積比重最大的島嶼。中部有海拔2000米的高原,北部有10多座火山,山峰高達3000米以上,西南半島中部的蘭特孔博拉山海拔3455米,為全島最高峰。河網稠密,流程短促,多峽谷、瀑布和地塹湖,富水力資源,利灌溉,無航運意義。海岸陡峭曲折,岸線總長5478公里,海灣深邃,沿海滿布珊瑚海濱平原狹窄。礦藏種類多,有、石油、硫磺金剛石等,以鎳礦最豐富。位於赤道雨林氣候區,年降水量2500毫米以上,大部分地區雨水均勻;受地形作用,山地氣候涼爽宜人,波尼灣頭沿岸,受焚風影響,年降水量550毫米,是印尼最乾燥的地方。森林覆蓋率53%。地處亞、澳兩大陸的過渡帶,生物區系含有來自兩大陸的成分,如鹿、小野牛、鸚鵡鱷魚等。沿海居民從事農耕、捕撈或海上貿易,內地居民從事游耕、漁獵、伐木和採集。農產有稻米、木薯、芋類、秈谷、咖啡香料菸葉椰子,在全國有重要地位;牧養牛馬,捕撈珍珠、龜蛋、海參、海藻。林產有鐵木、烏木、藤條和樹脂。工業有紡織、鋸木、造船及金銀工藝。縱貫全島的公路網總長2500公里。主要城市和港口有比通、萬鴉老烏戎潘當等。

居民

居民主要由7個民族組成,即托亞拉(Toala)、托拉查(Toradja)、布吉(Buginese)、望加錫(Makasarese)、米納哈薩(Minahasan)、莫里(Mori)和戈龍塔洛(Gorontalese)人。托亞拉人散布於島上各地,是隱居叢林中的遊牧居民,有自己的語言。托拉查人在島中部、東南部和東部,屬於澳斯特羅尼西亞族(馬來-玻里尼西亞族),有自己的語言,基本上務農,大部分信基督教,但仍保留許多有靈論的習俗。布吉人望加錫人是穆斯林,體格強壯,精力充沛,膚色白皙,酷愛賭博、歡宴和鬥雞,居住在南部,很勤奮,善於製作編織物品、紡織品、金銀細工和造船等。米納哈薩人與其他民族不同,他們膚色白皙、高鼻樑、突嘴唇、雙眼間距較大,黑髮短而硬,身材高大健壯,住在萬鴉老(Manado)周圍,是島民中最西化的民族,生活方式也屬歐洲式,每座村落都有基督教堂和學校。莫里人是高地民族,住在東部許多地方。戈龍塔洛人住在東北半島西部和中南部,身材矮小,頭髮平直,膚色較白,是穆斯林。

經濟

該島及鄰近島嶼分為4省。島上經濟最發達的地區在南半島和東北半島頂端部分。南方種水稻、玉米、木薯、芋、豆;沿海種菸草,製取海鹽;坦佩(Tempe)與錫登倫(Sidenreng)兩湖周圍的沖積平原種植穀類;巴里巴里(Parepare)以東的薩維洛(Sawito)河上有水電站。東北出產椰乾、林產品和一些硫磺,還有相當規模的漁業。  東半島大部分未開發,人口稀疏,主要是自給性農業。西南半島和島的中部是國家移民計畫的中心,根據這個計畫,中央政府試圖從爪哇和巴里島大量移民來此定居,以減輕那些島嶼的人口壓力。這些地方的經濟因此日益發達,經濟部門也逐步多樣化。西南半島的主要城鎮之間有公路相接,而在其他地方,公路(萬鴉老-克馬〔Kema〕、肯達里-科拉卡〔Kendari-Kolaka〕及多拉亞〔Toraja〕高原公路除外)則僅限於沿海地區。主要機場在望加錫、萬鴉老、歌侖打洛(Gorontalo)、肯達里、波索(Poso)和帕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