蜥鳥盜龍

蜥鳥盜龍

蜥鳥盜龍(屬名:Saurornitholestes)意為「蜥蜴鳥類盜賊」,是種土狼大小的肉食性馳龍科恐龍,身長約1.8公尺,生存於上白堊紀上坎潘階的加拿大亞伯達省。已在亞伯達省恐龍省立公園的貧瘠地區發現數個部份骨骸、數十個相關骨頭、以及大量的牙齒。其中大部分存放於亞伯達省德蘭赫勒市的皇家泰瑞爾古生物博物館。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蜥鳥盜龍
  • 拉丁學名:Saurornitholestes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蜥形綱
  • 亞綱:雙孔亞綱
  • :蜥臀目
  • 亞目:獸腳亞目
  • :馳龍科
  • 亞科蜥鳥盜龍亞科
  • :蜥鳥盜龍屬
  • 分布區域:加拿大亞伯達省
形態特徵,生存年代,分布範圍,所屬亞科,

形態特徵

蜥鳥盜龍屬於小型恐龍,體長1.8米。如同其他的馳龍科恐龍,蜥鳥盜龍的第二腳趾擁有長、彎曲、鐮刀狀的趾爪。與其他馳龍科如伶盜龍馳龍相比,蜥鳥盜龍的後肢較長,體格較輕。蜥鳥盜龍的顎部前部擁有大型、類似犬齒的牙齒,類似伶盜龍。蜥鳥盜龍外表極類似伶盜龍,它們在馳龍科的分類位置一度不確定。

生存年代

蜥鳥盜龍1生活在距今7600萬年 ~ 7300萬年前的晚白堊世。

分布範圍

蜥鳥盜龍發現地點是北美洲,加拿大。

所屬亞科

蜥鳥盜龍亞科是在2009年首次被提出,是馳龍亞科伶盜龍亞科的姊妹演化支。包含三屬:野蠻盜龍斑比盜龍、蜥鳥盜龍。
加拿大皇家蒂勒爾博物館的蜥鳥盜龍骨骼加拿大皇家蒂勒爾博物館的蜥鳥盜龍骨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