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一元

董一元

董一元,生卒年不詳,明朝宣府前衛(今張家口宣化)人,大同參將董暘之子,明將董一奎弟,明朝將領。

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正月,抗擊蒙古部落有功升石門寨參將。隆慶元年(1567年)九月,再破賊兵,升任副總兵。萬曆十五年(1587年)八月,抗擊哱拜令其撤退。萬曆十九年(1591年)十二月改任延綏總兵官。萬曆二十二年(1594年)十月,董一元代替尤繼擔任統帥,雪夜突襲大敗把兔兒部,震懾各部。萬曆二十五年(1597年)參加第二次抗倭援朝戰爭,次年戰敗被罰。萬曆二十七年(1599年)三月班師回朝。很久之後,董一元去世

基本介紹

  • 本名:董一元
  • 所處時代:明朝
  • 民族族群:漢人
  • 出生地:宣府前衛人
  • 主要成就:鎮守邊關要衝,軍功卓著
  • 父親:董暘
人物生平,早年經歷,鎮守邊疆,抗倭援朝,安享晚年,人物成就,人物評價,親屬成員,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正月,董一元擔任薊鎮游擊將軍。土蠻、黑石炭等部以一萬多騎兵侵犯一片石,總兵官胡鎮,董一元靠著城牆抵抗,賊軍攻打不下,等到明軍援軍來時逃跑,明軍趁勢追擊,斬首七十餘級,後又在葦子谷大敗敵軍,斬三百七十餘級。其中董一元功勞最大,破格領取三級俸祿,提升石門寨參將
隆慶元年(1567年)九月,明軍在棒槌崖打敗賊軍,又以董一元功勞最大,再次連升二級,提升副總兵,駐防古北口,移守宣府
隆慶四年(1570年)二月,董一元因功升古北口副總兵。十一月,升任總兵。

鎮守邊疆

萬曆十一年(1583年),董一元以都督僉事的身份擔任昌平總兵官,不久遷往宣府
萬曆十三年(1585年)十二月,董一元由保定總兵官署都督同知升任鎮朔將軍、宣府總兵官。
萬曆十五年(1587年)八月,董一元改任薊鎮總兵官。很久之後,又被彈劾罷免了,洮河經略鄭洛命令董一元在西寧練兵。大落赤進犯邊疆,董一元在西川迎擊,多有斬獲。
不久以副總兵的身份協助防守寧夏,提拔為延綏總兵官。哱拜叛亂,河套一帶的各部落首領都幫助他。董一元乘哱拜向西方搶劫時,率輕騎直搗土蠻老巢,抓獲一百三十人,驅趕牲畜然後回師,叛軍為了照顧老家就引兵離去了。提升代理都督同知,進入朝廷擔任中府僉事。
萬曆十九年(1591年)十二月,董一元以協守寧夏副總兵改任延綏總兵官。
萬曆二十二年(1594年)十月,董一元代替尤繼擔任統帥。時泰寧速把亥被官軍殺死了,他的次子把兔兒老是想報仇。他的叔叔炒花和女婿花大幫助他,勢力日益強大。西部的卜言台周,是原插漢土蠻的後代,有部眾十餘萬人,跟把兔兒一西一東,遙相呼應,互相依靠,多次侵犯邊境。到這時卜言聯合一克灰正、腦毛大各部,聲稱要進犯廣寧。
而把兔兒利用炒花、花大、暖兔、相言兒的力量來營造舊遼陽,將要入侵鎮武、錦、義。董一元跟巡撫李化龍商量說:“卜言人數雖然很多,但離邊境較遠,我軍最擔心只不過是把兔兒和炒花罷了。現在他們的人數不過萬把騎兵,打敗了他們,西部的卜言將不戰而退。
”於是派遣副將孫守廉馳奔右屯防禦西部敵人,董一元親率大軍隱藏到鎮武的外邊,空出大本營等待賊軍。賊軍騎兵馳入營房,縱聲大笑,以為董一元膽怯,於是深入前進。官軍忽然從陣中出擊,高喊著衝鋒陷陣,奮勇殺敵,從午時直到酉時。
賊軍全線潰逃,追擊逃敵七十多里,到達白沙堝。俘虜和斬首共五百四十多人,繳獲牛馬駱駝二千頭。伯言兒中箭身亡,把兔兒也受了傷,其餘的人跑了一整夜,天亮時停住馬圍在一起痛哭。第二天,卜言台周進入右屯,攻打了五晝夜。孫守廉等人固守,卜言台周於是引兵離去了。
捷報傳到朝廷,萬曆皇帝非常高興。在郊廟祭天告祖,宣布捷報論功行賞,提升董一元為左都督,加封太子太保,蔭封世代為本衛指揮使。兵部尚書石星以下的官員也各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把兔兒、炒花和卜言台周、瓜兔兒、歹青又在邊境放牧,企圖在正月侵略遼陽、瀋陽東西一帶。董一元擔心時間晚了不加防備,將被賊軍乘虛而入,於是先西巡來遏制敵人的鋒芒。李化龍也將弱卒留守廣寧,多次向西派兵來迷惑賊軍。董一元率領精兵強將,踏冰渡河,監軍楊鎬跟他同行。
翻過墨山,天降大雪,將士的鬥志更加旺盛。行軍四百里,三天三夜後才抵達敵人的老巢。斬首一百二十級,繳獲牛馬及兵器不計其數,部隊完整地回來了。
把兔兒因在鎮武受重傷不久就死了,他的部屬全都作鳥獸散,其他各部也都遠遠地逃走了。董一元因軍功被增加二級官,世世代代蔭襲。很久之後,因病回家,命令王保代替他。

抗倭援朝

萬曆二十五年(1597年),第二次抗倭援朝戰爭爆發,明朝下詔董一元隸屬為總督邢玠的部下,擔任軍事參贊
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董一元代替李如梅擔任御倭總兵官。當時兵分四路,董一元在中路,在泗州防禦島津義弘,先攻取晉州,占領望晉,乘勝渡江,接連平毀永春、昆陽二座敵寨。日軍退守泗州老營,攻占敵老營,游擊盧得功陣亡。前進直逼新寨。新寨三面臨江,一面與陸地相連,引海水做濠溝,停泊在寨下的海船數以千計,修築金海、固城作為左右的屏障。
董一元分派步、騎兵夾擊。步兵游擊彭信古用大棒攻擊寨,打破了很多地方。大軍進逼日軍城壕,燒毀柵欄。忽然軍中大炮爆裂,火焰沖天。
日軍乘機衝擊,固城的援敵也到。騎兵各將先逃跑了,董一元也回到晉州。訊息傳來,萬曆皇帝下詔斬游擊馬呈文、郝三聘,降彭信古等人的官職,充當事官,董一元也被剝奪了宮保,降了三級官階。時逢豐臣秀吉去世,倭寇撤退,島津義弘陳璘殲滅了,董一元得以恢復了原官級,萬曆皇帝賞賜他銀幣。

安享晚年

萬曆二十七年(1599年)三月,董一元班師回朝。很久之後,董一元去世。

人物成就

董一元任遼東總兵官時巧用計謀剷除了邊疆的把兔兒等隱患,俘斬賊軍540餘人,獲得馬駝2000餘匹,在董一元的奇襲之下,把兔兒戰死,其部屬全都作鳥獸散,其他各部也都遠遠地逃走了,遼東得到了暫時的安寧,維護了明王朝邊境的治安,萬曆二十五年(1597年),第二次抗倭援朝戰爭中,董一元接連平毀永春、昆陽二座敵寨。

人物評價

《明史》:①一元歷鎮沖邊,並著勞績。與麻貴、張臣、杜桐、達云為邊將選雲。②董一元白沙堝、墨山之捷,奇偉不下王越。③一元勇如兄,而智略過之。

親屬成員

先祖:董仲舒,漢代巨儒。
八世祖:董承宣,朝鮮榮川君。
父親:董暘,嘉靖年間擔任宣府游擊將軍俺答進犯滴水崖,奮力作戰,陣亡。
哥哥董一奎,是都督僉事。先後鎮守山西、延綏、寧夏三處邊地,以勇敢著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