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母殿

聖母殿

聖母殿,是晉祠的主殿,晉祠內主要建築,坐西向東,位於中軸線終端。是為奉祀姜子牙的女兒,周武王的妻子,周成王的母親邑姜所建。

創建於北宋天聖年間(公元1023年一1032年),崇寧元年(公元1102年)重修,是中國宋代建築的代表作。殿面闊七間,進深六間,重檐歇山頂,黃綠色琉璃瓦剪邊,殿高19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聖母殿
  • 地理位置:山西太原
  • 開放時間:旺季(4月~10月):08:00~18:00 淡季(11月~3月):08:30~17:00
  • 景點級別:AAAA級
  • 門票價格:70元/人
  • 著名景點:楹聯匾額
  • 坐向:坐西向東
  • 創建時代北宋天聖年間
  • 所屬城市:山西太原
  • 所屬國家:中國
  • 建議遊玩時長:1-2小時
  • 適宜遊玩季節:四季皆可
行前必讀,景區動態,景區介紹,關鍵信息,地理環境,發展歷史,創建,歷史,傳說,格局特色,風水,建築面積,風格,旅遊信息,

地理環境

山西太原晉祠的聖母殿為祠內主要建築,坐西向東,位於中軸線終端。是為奉祀姜子牙的女兒,周武王的妻子,周成王的母親邑姜所建。
晉祠旅遊景區距太原市較近,氣侯條件與市區接近,加上依水傍山,風景優美,是遊客避暑、觀光地。太原市通往晉祠的8路無人售票公共汽車、8路小公共汽車,晝夜持續時間長(早6:00--晚23:00),行車間隔時間短(15--20分鐘),乘車環境舒適。晉祠風景區食宿方便,飯店、旅館坐落周圍,數十家飯店、餐館、酒家,均具有上乘的服務和可口的飯菜,且具有本地特色。尤其是“晉祠大米”以其明晶透亮、味道純香而飲譽天下。緊靠景區的晉祠鎮政府近幾年下工夫抓了以旅遊業為龍頭的公用設施及三業(服務、餐飲、娛樂)建設,面貌大為改觀,尤其是景區的住宿條件、通信業務、醫療保障、娛樂場所、購物環境越來越受到中外遊人的青睞。

發展歷史

創建

創建於北宋天聖年間(公元1023年一1032年),崇寧元年(公元1102年)重修,是我國宋代建築的代表作。殿面闊七間,進深六間,重檐歇山頂,黃綠色琉璃瓦剪邊,殿高19米。
殿四周圍廊,前廊進深兩間,極為寬敞,是中國古建典籍《營造法式》中的“副階周匝”制實例。大殿檐柱側角升起明顯,給人以穩重之感,殿堂結構為單槽式,即有一排內柱,殿四周除前廊外,均為深一間的迴廊,構成下檐。殿內外採用“減柱法”,以廊柱和檐柱承托殿頂梁架,擴大了殿內空間。聖母殿基本上遵照了《營造法式》的定製,表現了北宋的建築風格和審美意識,為我國古建國寶。
殿前廊柱上有木雕盤龍八條,傳說為宋代遺物。四周圍廊,為人國現存最早的木構建築之一。殿內有宋代彩塑四十三尊,主像為聖母端坐木製神龕內,風頭椅是,鳳冠蟒袍,神態端莊。侍從手中各有所奉,為宮廷生活寫照。殿內的宋代侍女塑像,是晉祠文物中極為珍貴的佳作,它是按照封建社會的宮廷制排列的,是宋代皇室生活的縮影。塑像共44尊,是不同年齡、不同個性的女性形象。她們個個眉目傳神,形態瀟灑,栩栩如生。是國內規模較大的一座宋代建築

歷史

晉祠始建於北魏前,為紀念周武王次子叔虞而建。這裡殿宇、亭台、樓閣、橋樹互相映襯,山環水繞,文物 薈萃,古木參天,是一處風景十分優美的古建園林,被譽為山西的“小江南”,是一處國家少有的大型祠堂式古典園林,馳名中外。尤其是聖母殿、侍女像、魚沼飛梁難老泉等景點是晉祠風景區的精華。祠內的周柏、難老泉、宋塑侍女像被譽為“晉祠三寶”,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科學價值和藝術價值。晉祠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華夏文化的一顆璀璨明珠。
聖母殿

傳說

相傳,宋朝年間,朝廷下旨要在晉祠內修建聖母殿,按照朝廷的旨意,聖母殿內還要擺放43尊塑像。眼看著朝廷限期交工的日子一天天臨近,工匠們還是沒有想出好辦法來,大家焦急萬分卻又不知所措。突然有一天,一個鶴髮童顏的老人閒庭信步地來到了工地上。老人旁若無人地擺弄起工地上的碎木料,只見他將這些木料左一搭,右一搭地拼接起來,最後竟搭起一座小小的聖母殿模型,更絕妙的是,這座聖母殿模型內竟沒有一根柱子,老人巧妙地將整座殿宇的受力點放在聖母殿四周的廊柱和檐柱上了。工匠們看到這個模型興奮萬分,他們決定就按照這個模型來修建聖母殿,本來想感謝一下這位老人的幫助,可是老人卻再也杳無音信了。有人說,這位老人是古代木匠鼻祖魯班顯靈。
聖母殿聖母殿

格局特色

風水

飛梁以西就是宏偉壯觀的聖母殿。它背依懸瓮山,前臨魚沼,左、右是善利泉難老泉,坐西朝東,獨居中軸線末端,冠於全祠。它始建於宋太平興國九年(984 年),崇寧元年(1102年)重修,是現存晉祠內最古老的建築。大殿莊嚴古樸,氣勢宏偉,蔚為壯觀,其形制、規格和構築方法以,是我國宋代建築中的典範,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

建築面積

大殿作重檐歇山頂,通高19米,面闊七間,進深六間,平面布置,近似方形。四周圍廊,前廊深兩間,廊下異常寬闊,大殿“付階周匝”的做法,是中國現存古建築中最早的實例。殿堂梁架是中國現存古代建築中惟一符合《營造法式》殿堂式構架形式的孤例。殿周柱子均向內傾,形成側角,平柱至角柱逐漸升高,造成升起,致使屋檐曲線弧度顯著,打破建築輪廓僵直的格調,增強了建築造型的藝術美和穩固力。殿頂覆蓋黃綠色琉璃剪邊,脊上飾各種動物走獸。廊下高懸的楹聯匾額,古香四溢。遠看飛閣流丹,氣勢十分雄偉。此外,大殿前廊柱上雕飾有八條蜿蜒欲動的木,豪放健美,雕於宋元二年 (1087年)。八年龍各抱一根大柱,怒目利爪,栩栩如生,距今近千年,鱗甲須髯,仍躍躍欲飛,不能不叫人嘆服木質的優良及工藝的精巧。殿內無柱,不但增加了高大神龕中聖母的威嚴,而且為設定塑像提供了很好的條件。
聖母殿聖母殿

風格

在山西省太原市西南郊約25公里的懸瓮山麓。晉祠的主殿聖母殿,是現存北宋重要建築之一。1961年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聖母殿建於北宋天聖年間(1023~1032),位於晉祠主軸線上,坐西朝東,重檐歇山頂殿身面闊五間,進深四間,殿堂結構為單槽形式,即有一排內柱,殿四周有深一間的迴廊,構成下檐,即《營造法式》所載“副階周匝”的做法。為了形成一個深二間(四椽)寬闊前廊,其構架作了特殊處理:將殿下檐前廊當中三間的四道梁架加長到深二間(四椽),梁尾插到殿身單槽縫的內柱上,使殿身前檐當中三間的四柱不落地面而立在上述樑上,並把殿身正面的門窗檻牆後推到內柱之間。殿內部分深三間(六椽),上架通梁,空間完整高敞。殿柱側腳和生起顯著;檐口線從次間上翹,形成富有彈性的檐口曲線。大殿正面八根下檐柱上有木製雕龍纏繞,即 《營造法式》所載的纏龍柱,是現存宋代這種柱的孤例。大殿副階斗出兩跳,華頭外延為假昂頭,殿身斗出三跳,為兩華一下昂,上加昂形耍頭。補間鋪作僅正面每間一朵,側面及背面不用。此殿是現存宋代建築中唯一用單槽副階周匝的建築,柱身側腳,生起顯著,屋頂及檐口曲線圓和,表現了典型的北宋建築風格,可視為宋式建築代表作。
聖母殿聖母殿
聖母殿前有魚沼飛梁,是在方形水池上架設的十字形橋,為石柱木構梁式橋,交搭處用斗,其淵源可追溯到北朝,但現存的為宋代遺物。橋面石雕欄桿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重修時仿古新制的,並無遺物做依據。
飛梁之前的獻殿,是陳設祭品之所,建於金大定八年(1168)。殿面闊三間,進深二間,梁架用前後檐通梁,單檐歇山頂,兩山構造簡潔。明間前後設門,其餘都裝透空的柵欄,是四面開敞的小殿。

旅遊信息

從太原火車站可乘308、848、804、856路專線車可直達晉祠。
太原市聖母殿地址:晉祠公園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