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貝齒

白貝齒

基本介紹

  • 中藥名稱:白貝齒
  • 別名:白貝
  • :動物界
  • :寶貝科
  • :貨貝屬
  • :貨貝、環紋貨貝
  • 分布區域:南海
  • 採收時間:6~8月
  • 用量:5~15g
  • 貯藏:置乾燥通風處
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採集加工,炮製方法,生理特性,生長環境,鑑別,相關論述,

入藥部位

動物的殼。

性味

味鹹,性涼。

歸經

歸膀胱,肝經。

功效

清熱利尿,明目退翳。

主治

用於水氣浮種,淋痛尿血,小便不通,眼生翳障,鼻淵膿血,下疳陰瘡。

相關配伍

治二便關格不通,悶脹:貝齒三枚,甘遂三銖。為末,漿水和服。(《肘後方》)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5~15g;或研末3~6g。外用:研末撒。

採集加工

6~8月捕捉,曬乾。

炮製方法

1、白貝: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洗淨泥土,乾燥,碾成碎塊,過篩。
2、煅白貝:取淨白貝,置無煙的爐火或適宜的容器內,用武火加熱,煅紅,取出,放涼,搗碎。

生理特性

1、貨貝,貝殼略呈卵圓形,質堅固,一般殼長24~28mm,寬20mm左右,高10~14mm。殼背部中央隆起,兩側堅厚而低平,在殼後方相當於殼長1/3處,兩側突然擴張,形成瘤狀突起。殼表被光澤的琺瑯質,呈淡黃色、鮮黃色或稍帶灰綠色,兩側緣色較淡,背部有2~3條灰綠色橫帶及不太明顯的橘黃色細環紋。螺層完全被琺瑯質所遮蓋,無任何肋紋。殼基部平,黃白色。殼基部平,黃白色。殼口狹長,附近白色。兩唇緣的齒各12~13枚,較疏,白色。無厴。殼內面紫色,體柔軟,可全部縮入殼內。外套膜自兩側伸展向背面卷轉包住貝殼,上有許多分枝觸手。頭寬,吻短,觸角長而尖,眼突出,位於觸角的外側,足部發達。
2、環紋貨貝,貝殼卵圓形,質堅固,一般殼長25~28mm,寬19mm左右,高13mm左右。殼背部中央隆起, 周圍比較低平。殼背部周圍有一明顯的橘黃色的環紋,環紋內通常為淡灰藍色或淡褐色;環紋外常為灰白色或略灰褐色。基部白色。殼口狹長,幾與殼等長,殼內面紫色。前端稍寬,前、後溝短,兩唇緣的齒粗壯,稀疏,延伸到基部,齒數各12枚左右。

生長環境

生活於潮間帶中低潮區的珊瑚礁及岩石下。肉食性,雌雄異體,春、夏季產卵,卵囊黃色。我國分布於南海。

鑑別

1、貝殼略呈扁圓形,表面光滑,灰黃色或黃白色,背部藍灰色,有白色細紋,多數具橙紅色細紋,有的背部灰綠色或藍灰色,少數有3條不明顯的深色帶,並有棕色斑點。氣微,味鹹。
2、貨貝呈魚肚白色,有枯礬樣顆粒堆積,邊緣散布棕紅、黑色微粒。

相關論述

1、《本經》:主目翳,鬼疰蠱毒,腹痛下血,五癃,利水道。
2、《別錄》:除寒熱溫疰,解肌,散結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