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芍藥(學名:Paeonia lactiflora Pall)也稱白花芍藥,是芍藥科芍藥屬植物。在中國已有悠久的栽培歷史,馳名中外,其稱白花芍藥。多年生草本或亞灌木,生於山坡、山谷的...
白芍,中藥名。為毛茛科植物芍藥Paeonia tacti lora Pall.的乾燥根。夏、秋二季採挖,洗淨,除去頭尾和細根,置沸水中煮後除去外皮或去皮後再煮,曬乾。具有養血調經...
白芍藥湯,中醫方劑名。出自《活幼心書》卷下。為劑,具有之功效。主治冷疝腹痛,及誤汗誤下之壞證傷寒,並宜先服,次投對證之劑;胎寒腹痛。...
《清平樂 白芍藥》是元代詩人劉敏中所創作的詩詞之一。...... 《清平樂 白芍藥》是元代詩人劉敏中所創作的詩詞之一。作品名稱 清平樂白芍藥 創作年代 元代 作品...
白朮(炒)、白芍藥(炒)、白茯苓各一錢,陳皮七分,甘草(炙)五分。加味白朮芍藥湯用法用量 上㕮咀。水二盞,煎一盞,去滓溫服。加味白朮芍藥湯主治 痢後更衣...
組成 當歸、白芍藥、鹿茸、熟地黃 主治 勞淋。小腹疼痛,小便不利 目錄 1 組成 2 用法用量 3 主治 歸芍散組成 編輯 當歸、白芍藥、鹿茸、熟地黃。歸...
人參、麥門冬各三分(4g),桂枝、當歸身各五分(4~5g),麻黃、炙甘草、白芍藥、黃芪各一錢(6~9g),五味子二個(2g)。麻黃人參芍藥湯用法用量 編輯 ...
白芍藥一錢。活血散用法用量 上藥用酒調和,止痛用溫熱水調下。活血散功用 活血止痛。活血散主治 疹子或出不快,痘疹血虛血熱,已出未盡。煩躁不寧,腹痛。...
白芍藥四兩(120g),當歸三兩(9g),綿黃芪四兩(120g),續斷三兩(9g),川芎(各先為細末)、柏子仁(別研勻)各一兩半(45g)。活血續命散用法用量 編輯 ...
生地黃(酒洗)、甘草(炙)、乾薑(炮)各五分,川芎、熟地各一錢,白芍藥(炒)一錢三分,陳皮七分,當歸、白朮各一錢三分,黃柏(蜜水浸,炙)七分,知母(蜜水浸拌...
膏子藥是主治陰虛的藥物。...... 膏子藥是主治陰虛的藥物。組成:天門冬(去心)2兩,麥門冬(去心)半兩,黃柏(蜜炙)2兩,知母1兩半,當歸身1兩,白芍藥1兩,白朮8...
不灰木(燒)、良姜(炒)、川烏(炮)、白芍藥各一錢,麝香少許。上細末。每用一錢,男病調塗外腎,女病調塗乳上。(《玉機微義》回陽丹)...
紫草、白芍藥、黃耆、木通各等分。扁鵲四聖散主治 編輯 痘在七八朝盛漿未足,火毒未解之際。扁鵲四聖散方義 編輯 紫草涼血解毒,白芍實腠以養血,黃耆補氣以助漿...
當歸、川芎、白芍藥、防風、細辛、菊花、甘草、車前子、蒺藜、白朮、羌活、茺蔚子、薄荷各一兩,大黃五錢。當歸補血散用法用量 編輯 ...
赤芍藥破血而療腹痛,煩熱亦解;白芍藥補虛而生新血,退熱尤良。若乃消腫滿逐水於牽牛;除毒熱殺蟲於貫眾。金鈴子治疝氣而補精血;萱草根治五淋而消乳腫。...
四物湯是一道傳統藥膳。以當歸、川芎、白芍、熟地黃四味藥材為主要原料熬制而成,是中醫補血、養血的經典藥膳。四物湯藥方最早出現記載於唐朝的藺道人著的《仙授理...
第三藥神仙活血湯,中醫方劑名。出自《普濟方》卷一九。主治大風。服第一、二藥不應者,宜服此方。...
本方中茯苓寧心;遠志安神益智;人參大補元氣,復脈固脫,安神;麥門冬清心除煩;生地黃清熱生津滋陰,養血;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龍齒安神;白芍藥養血調經,斂陰止汗;...
白朮,枳實(麩炒),人參,白芍藥,乾薑(炮),桂(去粗皮),高良姜(銼),丹參,大腹皮,檳榔(銼),吳茱萸(湯浸,焙乾,炒),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厚朴(去粗皮,...
將理失宜,胎動不安,血下不止,及產後乘虛,風寒內搏,惡露不下,結生瘕聚,少腹墜痛,時作寒熱:當歸(去蘆,酒浸,炒)、川芎、白芍藥、熟乾地黃(酒灑蒸)各等分...
黃芩一錢五分,白芍藥(炒)、厚朴(姜制)、枳殼(炒)、廣陳皮、葛根各一錢,甘草五分(炙),柴胡七分。黃芩厚朴湯用法用量 編輯 加姜一片,水煎服。黃芩厚朴湯...
白芍藥、人參、甘草(炙)各一錢,茯苓一錢半,硃砂五分,石蓮肉五錢。辰砂湯用法用量 編輯 上為末,次入硃砂研勻。每服五分,薄荷湯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