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才

異才

異才,漢語辭彙。

拼音:yì cái,

釋義:1、特出的才能。2、指有特出才能的人

出處漢 王充 《論衡·問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異才
  • 拼音:yì cái
  • 注音:ㄧˋ ㄘㄞˊ
  • 解釋:特出的才能
詞目,拼音,引證解釋,

詞目

異才

拼音

yì cái

引證解釋

1、亦作“異才”。特出的才能
後漢書·孔融傳》:“ 幼有異才。”
通典·選舉三》:“其有異才高行,聽擢不次。”
清 袁一相《睢陽袁氏家譜序》:“八世節寰(袁可立)伯以異才成進士,歷官大司馬,功業爛照,著書青史。”
梁啓超 《為國會期限問題敬告國人》四:“代表雖懷異才,抱血誠,獨於其年之少,其進之新,則無術以自解。”
2、指有特出才能的人
王充 《論衡·問孔》:“彼見 孔子 為師,聖人傳道必授異才,故謂之殊。”
《文選·孔融》:“近日 路粹 、 嚴象 ,亦用異才,擢拜台郎。 衡 宜與為比。” 呂延濟 註:“皆以高才擢拜尚書郎。”
郭沫若 《關於曹禺的<雷雨>》:“像 英國 有名的 達爾文 家,累代實行從兄弟結婚而屢有異才出現,正是這種科學的見地之無存心的較溫和的實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