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果藤

甜果藤

甜果藤,中藥名。為茶茱萸科定心藤屬植物定心藤Mappianthus iodoides Hand.-Mazz.的根及藤莖。植物定心藤,分布於福建、湖南、廣東、海南、廣西、貴州、雲南等地。具有活血調經,祛風除濕之功效。主治月經不調,痛經,閉經,產後腹痛,跌打損傷,外傷出血,風濕痹痛,腰膝酸痛。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甜果藤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無患子目
  • :茶茱萸科
  • :定心藤屬
  • :定心藤
  • 分布區域:分布於福建、湖南、廣東、海南、廣西、貴州、雲南等地
  • 採收時間:冬季
別名,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炮製,形態特徵,生長環境,鑑別,相關論述,

別名

黃馬胎(廣東),假丁公藤、銅鑽、藤蛇總管、風藥、凍骨風、黃九牛(廣西),電銅鑽、黃藤(貴州),走馬胎(海南),羊不吃(雲南)

入藥部位

根及藤莖。

性味

味苦,性涼。

歸經

入肝經。

功效

活血調經,祛風除濕。

主治

月經不調,痛經,閉經,產後腹痛,跌打損傷,外傷出血,風濕痹痛,腰膝酸痛。

相關配伍

1、治月經不調,痛經,閉經,產後風痛,定心藤、台烏各等量,冰片葉少量共研粉。每次服0.3-1.5g。(《雲南思茅中草藥選》)
2、治外傷出血,定心藤9-15g,煎服或泡酒服,外用適量,研末敷布患處。(《雲南中草藥》)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或浸酒;或研粉,每次0.9-1.5g。
外用:適量,研末,撒患處。

炮製

採集加工:冬季採挖,挖取根部或割下藤莖,切片,曬乾。

形態特徵

定心藤,別名麥撇花藤《廣西藥用植物名錄》。木質藤本。幼枝褐黃色,具棱,被黃褐色糙伏毛,老枝灰色,漸無毛,具灰白色皮孔;卷鬚粗壯,與葉輪生。葉對生或近對生;葉柄長6-14mm,圓柱形,上面具窄槽,疏被或密被黃褐毛糙伏毛;葉長橢圓形至長圓形,長8-17cm,寬3-7cm,先端漸尖至尾尖,有長1-1.5cm鈍尖頭,基部圓形或楔形,全緣,乾時上面欖綠色,近無毛,下面赭黃色至紫紅色,略被毛;中脈表面凹下,背面突起,側脈3-6對,弧曲上升,在背面與細網脈均突起。雌雄異株,雄花序交替腋生,長1-2.5cm,花序梗長約1cm,被糙伏毛;花冠黃色,微香,長4-6mm,5裂片,裂片卵形,先端內彎,外面密被黃色糙伏毛,裡面被短絨毛;雄蕊5,花絲乾時橙黃色,長約3-4mm,花葯黃色;雌蕊不發育,子房圓錐形,長約2mm,花柱長2-3mm。雌花序交替腋生,長1-1.5m,粗壯,被黃褐色糙伏毛,花序梗長5-8mm,雌花花梗長2-10mm;花萼淺杯狀,長1-1.5mm,裂片5;花瓣5,長圓形,長3-4mm,先端內彎,外面密被黃褐色糙伏毛,裡面被短絨毛;退化雄蕊5,花絲扁線形,花葯卵狀三角形;子房近球形,長約2mm,密被黃褐毛硬伏毛,柱頭盤狀,5圓裂。核果橢圓形,長2-3.7cm,寬1-1.7cm,疏被淡黃色硬伏毛,熟時橙黃色,果肉薄,甜,乾時具下陷網紋及縱槽。種子1顆。花期4-8月,雌花較晚,果期6-12月。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800-1800m的疏林、灌叢及溝谷林內。分布於福建、湖南、廣東、海南、廣西、貴州、雲南等地。

鑑別

藥材形狀:根長條形,彎曲不直。表面灰黃色,皮部厚而疏鬆,木部黃白色,射線粗,氣無,味微苦、澀。

相關論述

《全國中草藥彙編》:“主治黃疸。外用治外傷出血,毒蛇咬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