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傳淞

王傳淞

王傳淞(1906年—1987年)著名崑劇演員;江蘇蘇州人;1921年入崑劇傳習所,師承沈月泉沈斌陸壽卿等,後曾參加國風蘇劇團,1956年國風蘇劇團改組成浙江省崑蘇劇團,因排演改編崑劇《十五貫》而轟動劇壇。周恩來總理曾譽該戲“救活了一個劇種”。他在《十五貫》中主演婁阿鼠一角,亦因塑造人物神態逼真、技藝精湛而蜚聲中外。《蘇聯大百科全書》、《法國百科全書》之世界文化名人部類中,皆列有其小傳。曾任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委員。1981年,獲文化部頒發的榮譽獎獎狀。著有《醜中美——王傳淞談藝錄》一書。

王傳淞是一位曾在新中國崑劇振興史上做出傑出貢獻的藝術家,他在崑劇《十五貫》中栩栩如生地塑造了婁阿鼠(醜)這一舞台形象,可謂家喻戶曉;他集60年舞台生涯實踐所提出的崑劇醜腳表演“醜中美“的美學追求,已成為中國戲曲醜行舞台表演藝術的一種審美標準和理論規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王傳淞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江蘇蘇州
  • 出生日期:1906年(丙午年)
  • 逝世日期:1987年
  • 職業:藝術家
  • 畢業院校蘇州崑劇傳習所
  • 主要成就:飾演《西廂記·游殿》中法聰
  • 代表作品:《南樓傳》中王文,《呆中福》
人物生平,家境貧寒,結緣崑劇,經典角色,保種崑劇,藝術才能,社會評價,社會貢獻,人物軼事,人物紀念,

人物生平

家境貧寒

王傳淞自幼讀過三年書,因父患重病,家境困難而輟學,在鄰居家學“挑花”。14歲曾去漢口充當水電學徒近一年。

結緣崑劇

1921年8月入蘇州崑劇傳習所傳字輩學藝,先學小生,師承沈月泉。一年多後,老師發現他雖長得五官端正,雙目有神,但生性好動,眼睛老是骨溜溜亂轉,說起話來手舞足蹈,常常引人發笑,在師兄弟中有“冷麵滑稽”之稱;加上隨著變嗓期開始,小嗓失潤,大嗓變粗,根本不像個斯斯文文的小生模樣。於是被調整行當,改學副、醜,由沈斌泉主教。1925年冬隨傳習所赴滬“幫演”初期,即嶄露頭角,受到好評。嗣後又向增聘為教師的陸壽卿學戲。出科後,轉入新樂府昆班,成為“傳”字輩中挑大樑的名副。1931年籌資創建仙霓社,他是發起人之一。

經典角色

傳淞主工副行,兼演醜腳戲。他口齒清晰,發音吐語,以冷雋詼諧、陰沉掛味取勝,尤精做功,善於描繪人物個性,不瘟不火。能熔乃師沈斌泉陸壽卿表演風格於一爐。且武功底子較紮實,動作利索,因此,還常兼演武淨角色。他戲路極寬,飾演《西廂記·游殿》中法聰、《燕子箋·狗洞》中鮮于佶、《水滸記·借茶、活捉》中張文遠、《義俠記·挑簾、裁衣》中西門慶、《連環記·議劍、獻劍》中曹操、《繡襦記·樂驛、扶頭》中樂道德、《翠屏山·送禮、殺山》中裴如海、《風箏誤·前親、茶圓》中戚友先、《荊釵記·開眼、上路》中姚氏、《鳴鳳記·嵩壽、吃茶》中趙文華、《八義記·評話》中張維、《幽閨記·請醫》中翁郎中、《浣紗記·回營》中伯嚭、《西樓記·拆書》中趙伯將、《望湖亭·照鏡》中顏秀、《借靴》中劉二,整本戲《一捧雪》中湯勤、《南樓傳》中王文、《呆中福》中刁囂、《奈何天》中闕里侯、《描金鳳》中錢篤管、《雅觀樓》中孟覺海等。20世紀30年代後期,曾應邀為蓋叫天配戲,在《打虎、會兄》中扮演武大郎,以高難度的矮子功技藝令蓋氏驚嘆不已。
王傳淞

保種崑劇

由於崑劇不景氣,傳淞於1936年5月,應蘇灘名藝人朱國梁邀請,參與正在上海“大世界”演出化妝蘇灘的“國風社”,擔任演員兼說戲,教戲。但其時傳淞並未脫離仙霓社,仍繼續參加該社在滬的崑劇演出。直到1942年仙霓社散班後,他才正式加入時已易名的“國風蘇劇團”,並於翌年引薦師弟周傳瑛加盟該團。從此,隨團輾轉演出於蘇南、浙北一帶,在演出蘇劇的同時夾演少量崑曲,為保存蘇崑一脈作出了不懈努力。1954年,曾在周傳瑛執導並主演的大型崑劇本戲《長生殿》中扮演高力士一角。1956年4月,他隨浙江省昆蘇劇團,晉京主演崑劇《十五貫》中的婁阿鼠,以神態逼真,技藝精湛而轟動劇壇,名揚海內外。《蘇聯大百科全書》。《法國百科全書》之世界文化名人部類中,皆列有傳淞小傳。

藝術才能

傳淞善於思考,通過剖析角色個性,體會其心理活動,從而成功地塑造了形形色色的舞台形象。在表演上,他既注重師承,又不墨守成規,能巧妙地或跨行當吸收某些表演技藝,為“我”所用,充實豐富所飾演的角色。如扮演《水滸記》中張文遠時,吸收了一些巾生的身段台步,以顯露這個卑劣文人所具有的風流惆儻的外表特徵;在飾演《寫狀》中賈主文時,為了表現其年邁力衰,借用了一些老外的功架動作。這樣做並沒有削弱副腳固有的藝術特色,相反大大豐富了這些角色的舞台表現力。正如著名美學家王朝聞先生所說:“王傳淞之所以能成為一個有獨特個性和獨創精神的藝術家,首先在於他是一個能獨立思考和有獨到見解的演員。”他“不僅很好地繼承了他的前輩,而且又都化成了自己的東西。用他自己的話來說:自己動腦筋,化成自家的東西”。
王傳淞

社會評價

周恩來總理曾對王傳淞說:“你把婁阿鼠演活了。崑曲的丑角,對許多劇種都可以師承,希望你首先培養出崑曲的接班人,也多輔導其它劇種”。傳淞時刻銘記在心,並孜孜不倦地承擔著中青年崑劇演員的培養工作。
桃李滿天下
浙江的“世”、“盛”、“秀”字輩三代崑劇演員中,不少人均受過他的教誨,滬、蘇崑壇名醜(兼副)劉異龍、范繼信等亦曾從其習藝。他教戲一如演戲,同樣強調吃透戲情戲理,注重刻畫人物個性,而不要求學生依樣畫葫蘆學身段。他常說:“身段是不能用尺來量的”,否則“你學像是個王傳淞,不是角色。”他又一再告誡學生,演醜腳的最忌賣弄噱頭,搞一些低級庸俗的東西來討好觀眾,這是離開了角色、不符合戲情的東西,那就出了腔格,也就不合情理了。因此,他在教戲前,總是先細緻。耐心地將戲情、人物性格及其內心活動等說透。他常說:“做戲,做戲,戲在眼睛裡。”要求學生善於運用眼神來表達戲情。這種深入淺出、有聲有色的教學方法,使學生易於領會接受,從而學到真正的藝術精髓。1982年,傳淞已屆77高齡時,猶收江蘇省崑劇院中年醜腳(兼副)演員林繼凡為徒。他送給這位新弟子的第一句老話仍是“不要學我王傳淞,要學演劇中的人物”。此後,多次向他傳授了《狗洞》等看家好戲。1986年4月起傳淞積極參與文化部昆指委舉辦的崑劇培訓班的教學工作,向學員們傳授了《吃茶》、《回營》等副腳主戲。此外,其他劇種演員向其請益習藝者亦甚眾。1957年傳淞隨團赴各地巡演《十五貫》期間,京劇名醜蕭盛萱艾世菊孫正陽慕名拜其為師;1961年應邀在浙江省戲曲表演研究班執教時,向學生們傳授了《下山》等昆醜重頭戲,為京劇、婺劇、紹劇、甌劇、和劇與越劇培訓了醜腳演員10餘名,有的後來己成為本劇種的名醜。
傳淞曾在歷次戲曲會演中作示範性演出。如1951年4月17日在蘇州市文聯主辦的“崑劇觀摩演出”中主演了《下山》中本無,並與汪傳鈐合作,配演《山亭》中賣酒人;1954年10月,在“華東區戲曲觀摩演出大會”上,因主演《狗洞》中的鮮于佶獲獎狀獎;1956年9月、11月先後在蘇、滬舉行的“崑劇觀摩演出”中,主演了《寫狀》、《教歌》、《評話》、《吃茶》等拿手傑作;1957年又榮獲浙江省第二屆戲曲觀摩演出大會演員一等獎; 1962年12月“蘇、浙、滬三省(市)崑曲觀摩演出大會”上,他主演的《樂驛》、《請醫》等副腳主戲,也均獲好評。
王傳淞

社會貢獻

王傳淞於1960年2月參加中國共產黨。歷任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委員、浙江省文聯委員、中國戲劇家協會浙江分會理事、浙江崑劇團副團長、藝術顧問等職。他的文化水平雖不高,但有著淵博的生活知識與豐富的舞台經驗,思維敏捷,言談詼諧,記錄下來便是絕妙文章。自20世紀80年代起,陸續發表的談藝錄已達數十萬字。如《我的藝術生涯》、《苦盡甘來六十年》、《“議劍”、“獻劍”表演藝術初探》、《關於“雙下山”的表演》以及專著《醜中美——王傳淞談藝錄》(1987年11月上海文藝出社出版)等。其中部分文稿譯成多國文字發表,在國內外學術界產生一定影響。
王傳淞
1987年5月9日(農曆丁卯年四月十二日)在杭州病逝,終年82歲。

人物軼事

沒有王傳淞(1906—1987),崑劇可能早已湮滅,在四、五十年代,崑劇已近消亡,當時的黨領導也認定古老的崑劇無法適應新時代的發展,劇種本身沒有保留的價值,只肯定它豐富的舞蹈身段該讓其它劇種吸收和利用。
王傳淞
因此,不少“傳”字輩藝人被調派往地方的戲曲(如越劇、粵劇等)、歌舞團體或藝術學院,從事對演員舞蹈身段的基訓及演出的技術指導。王傳淞卻一直致力保存崑劇的完整性,謝絕華東戲曲研究院的高薪聘請,守在杭州苦苦支持“國風昆蘇劇團”,排演崑劇以外,積極培養“世”字輩學員(如當今巾生泰斗汪世瑜),為保存崑劇命脈盡獻己身。
1956年,王傳淞與師弟周傳瑛晉京演出《十五貫》,獲得空前成功,王傳淞也正因飾演《十五貫》中的婁阿鼠成名於世。他演的丑角,千姿百態,惟妙惟肖,顯示了一代匠師的造詣。
梨園熟知“戲道”的人說,凡王老演的戲不論角色大小,演技輕重,都能達到曲折入微,逸趣橫生,引人入趣的境地。
周恩來總理曾對王傳淞說:“你把婁阿鼠演活了。崑曲的丑角,對許多劇種都可以師承,希望你首先培養出崑曲的接班人,也多輔導其它劇種”。在浙江的“世”、“盛”、“秀”字輩三代崑劇演員中,不少人均受過他的教誨,滬、蘇崑壇名醜(兼副)劉異龍、范繼信等亦曾從其習藝。他教戲一如演戲,同樣強調吃透戲情戲理,注重刻畫人物個性,而不要求學生依樣畫葫蘆學身段。他常說:“身段是不能用尺來量的”,否則“你學像是個王傳淞,不是角色。”他又一再告誡學生,演醜腳的最忌賣弄噱頭,搞一些低級庸俗的東西來討好觀眾,這是離開了角色、不符合戲情的東西,那就出了腔格,也就不合情理了。
因此,他在教戲前,總是先細緻。耐心地將戲情、人物性格及其內心活動等說透。他常說:“做戲,做戲,戲在眼睛裡。”要求學生善於運用眼神來表達戲情。這種深入淺出、有聲有色的教學方法,使學生易於領會接受,從而學到真正的藝術精髓。1982年,傳淞已屆77高齡時,猶收江蘇省崑劇院中年醜腳(兼副)演員林繼凡為徒。他送給這位新弟子的第一句老話仍是“不要學我王傳淞,要學演劇中的人物”。

人物紀念

為紀念昆醜大師王傳淞百年誕辰,大陸崑劇四大名醜--浙江崑劇團崑劇名醜王世瑤、陶波及上海崑劇名醜張銘榮、江蘇崑劇名醜林繼凡等,十二月二十九日抵台獻藝。
為紀念昆醜大師王傳淞先生百年誕辰,應台灣新象文教基金會、環境有限公司邀請,浙江崑劇團崑劇名醜王世瑤、陶波及上海崑劇名醜張銘榮和江蘇崑劇名醜林繼凡等大陸崑劇四大名醜於今天抵台獻演。  這四名崑劇名醜都是國家一級演員,其中,浙江崑劇團的著名崑劇副醜王世瑤,是王傳淞的兒子,自幼從其父學藝,得其父真傳,有“南昆副醜正宗”之美譽,曾先後訪問過日本、泰國和台灣等地;著名崑劇武丑陶波是王傳淞老先生的嫡傳弟子,曾獲浙江省第三屆、第五屆戲劇節演員一等獎,曾出訪日本、泰國和台灣等地,受到歡迎。
這次由浙江崑劇團組織的訪台匯演團包括樂師、化妝師共有五十一人,他們分三批抵台,並從二00六年一月三日至七日為台灣民眾獻演四天。演出的有《十五貫》、《盜甲》、《照鏡》等十七個劇目。以上四大崑劇名醜先期抵台,並於今天首次向台灣媒體亮相獻演。
作為邀請單位的台灣新象文教基金會、環境有限公司董事長樊曼儂女士今天顯得特別高興.她告訴記者,她本人特別喜歡弘揚和傳承中國戲劇文化,尤其是崑劇。為此,該基金會曾邀請過秦腔、上海京劇院、北京人藝等大陸著名的劇團赴台演出,這次邀請浙江崑劇團來台演出,是希望把崑劇發揚光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