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清熱解毒湯
- 外文名:Heat detoxification soup
- 別稱:降火甜品
- 主要原料:北芪,白花蛇百草,葛根,蒼耳子,無花果,瘦豬肉
- 是否含防腐劑:否
- 主要營養成分:增加身體所需微量元素
- 主要食用功效:清熱解毒,預防感冒
- 適宜人群:大眾
- 副作用:暫無
- 儲藏方法:冷藏
- 禁忌人群:孕婦
做法,菜品特色,營養價值,文獻古方,
做法
製作:
將所有材料放入瓦煲內,溫火熬湯2小時
功效:清熱解毒,預防感冒。
特點:湯味鮮美,口感好,可潤肺、清熱解毒。
菜品特色
烹飪簡單
營養價值
營養豐富
文獻古方
1、《古今醫鑒》卷七
【來源】《古今醫鑒》卷七。
【用法】上藥銼碎,每劑30克。用水400毫升,煎至200毫升,溫服。
【主治】吐血、衄血。
2、《中醫皮膚病學簡編》
【組成】銀花藤18g,板藍根15g,一點紅15g,旱蓮草12g,地頭膽12g,白茅根25g,野甘草13g。
【來源】《中醫皮膚病學簡編》。
【主治】漆性皮炎。
【用法】水煎服。
3、《劉奉五婦科經驗》
【來源】《劉奉五婦科經驗》。
【組成】連翹5錢,銀花5錢,蒲公英5錢,紫菀地丁5錢,黃芩3錢,瞿麥4錢,扁蓄4錢,車前子3錢,丹皮3錢,赤芍2錢,地骨皮3錢,冬瓜子1兩。
【功效】清熱解毒,利濕活血,消腫止痛。
【主治】急性盆腔炎屬於濕毒熱型者。
【各家論述】方中連翹苦微寒,清熱解毒,消癰散結;銀花辛苦寒,清熱解毒,消癰腫;紫菀地丁苦辛寒,清熱解毒,消癰腫,善於治疔毒;黃芩苦寒清熱燥濕;地骨皮甘寒,清熱涼血,退熱以去氣分之熱;瞿麥、扁蓄、車前子清熱利濕;冬瓜子滲濕排膿,消腫止痛;佐以赤芍、丹皮清熱涼血,活血化瘀。全方重在清熱毒兼能利濕,活血化瘀而又止痛。
4、《醫學探驪集》
【來源】《醫學探驪集》卷四。
【組成】金銀花2錢,天花粉3錢,元參3錢,黃芩5錢,山甲2錢,生地黃3錢,皂角刺2錢,射干3錢,蒼朮4錢,茶葉1錢。
【加減】若脈象洪盛者,加大黃4錢。
【主治】耳下腫痛。系染山嵐瘴氣之毒,古稱痄腮,亦謂之瘟毒,脈象洪數。
【用法】水煎溫服。
【各家論述】此方用雙花、花粉解毒散腫,用元參、生地、黃芩清熱養陰,用山甲、皂刺、射干、茶葉散耳下之郁,用蒼朮同諸藥上升,能逐山嵐瘴氣,熱減毒消,腫自去矣。
5、《救偏瑣言》
【來源】《救偏瑣言》卷十。
【組成】荊芥穗3分,紅花3分,蟬蛻3分,木通3分,牛蒡子1錢,丹皮7分,青皮7分,生地2錢,山楂2錢,滑石3錢,前胡7分,地丁4分,黃連6分。
【主治】痘放點乾紅色滯,壯熱煩躁者。
【用法】加燈心1分,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