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學歷史系共產黨員、教授洪煥椿,視名利如浮雲,有口皆碑。他身患癌症,仍忘我工作,著書立說。去年9月,國家教委授予他“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範”光榮稱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洪煥椿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畢業院校:金陵女子大學
- 政治面貌:民眾
- 性別:男
人物簡介,人物生平,
人物簡介
洪煥椿今年66歲,是一個沒有進過大學門,靠自學成才的史學家。1949年,在友人的引薦下,經著名教育家吳貽芳校長同意,他破例就教於金陵女子大學,1952年院系調整,執教南京大學至今。1957年他光榮加入共產黨。
人物生平
為了黨的事業,他無條件地服從組織安排。他專長於明清史研究,在國內外有一定影響。為了組織好學校的文科科研工作,學校曾兩次把他從歷史系調科研處擔任行政領導工作。當時有許多人為他惋惜,可他總是很高興地服從組織決定,從不討價還價。在校科研處工作的近十年中,他一方面認真安排學校的科研工作,同時還兼教歷史系的課程,常常是夜以繼日地工作,被同志們譽為“雙肩挑”的典範。
洪煥椿對知識分子中那種文人相輕的習氣深惡痛絕。他常說:“正當的名利是社會根據每個人的貢獻給的,若是徒有虛名,白給也不要。”他主編的三種四冊書籍都是以集體名義出版發表的。在與兄弟單位合編著作時,他也是再三謙讓,甘居殿後,從沒有在名利上計較過。他所在的單位有一位1923年入黨的胡允恭教授,今年84歲。胡老專長於南明史,但由於年高體弱,已無力整理記錄自己畢生的研究成果——明末農民戰爭史手稿,他是多么希望有一個人能幫助他完成這最後的心愿。剛剛動過癌症手術的洪煥椿得知後,為了使胡老的學術見解能傳之後世,讓他在耄耋之年看到自己的著作出版,拖著手術後虛弱的身體,毅然放下自己手頭正在編纂的著作,整理胡老的手稿。當老洪開始整理時,他才知道工作量是如此之大,由於歷史的原因,文稿中有許多史料沒有出處,需要重新核實,而在浩瀚的史料中尋找,簡直如大海撈針。另外,手稿的體系編排上前後也顯得重複。南京的夏天號稱“火爐”,有時溫度高達三十七八度,甭說老洪大病初癒,就是正常人也常常感到吃不消。可是,洪煥椿硬是用三個多月時間,重新編寫了手稿,在尊重胡老學術觀點的前提下,使其內容更簡潔,觀點更明朗。他查閱了幾十種史書,對全書的引文資料進行核實,那怕是一個標點符號也不放過。書稿最後的謄清工作,有一部分也是由老洪找人抄寫,並自己出錢支付抄寫費。以至到最後的五次校對,全部都是在洪煥椿幫助下完成的。當胡老拿到洪煥椿整理的13萬字的《李自成與張獻忠起義》定稿時,不禁老淚縱橫,執意要在書的前言裡寫上幾句對洪煥椿的感激話,被他婉言謝絕了。
對中青年同志,洪煥椿更為關心,讓他們挑大樑,唱主角。今年,他主動提出辭去明清史教研室主任職務,並推薦一位有成就的中年教師擔任。
正當洪煥椿同志為黨努力工作的時候,癌魔已悄悄來到他身上。1981年8月13日,經過4個多小時的手術,他的胃被切除4/5。胃癌,這個叫人寒心的字眼,確也使老洪痛苦過,他熱愛事業,眷戀人生,儘管他已過花甲之年,仍壯心不已,有著宏偉的計畫。病情稍好一點,他就向黨支部書記要求參加組織生活。
遵照醫生的囑咐,他採取三條措施:好好治病;加強鍛鍊,增加免疫能力;繼續搞點教學科研。在病榻上,他又拿起了那支永不生鏽的筆。他的60萬字的專著《浙江方誌考》就是在醫院裡定稿的,研究室幾項重要的科研規劃也是在醫院裡制訂的。他身邊的幾個研究生,在他住院期間仍定期到醫院接受指導,他為他們批改作業。自1982年以來,在近5年時間裡,他完成了《浙江文獻叢考》、《浙江方誌考》、《明清社會與江南經濟》、《明清蘇州農村經濟資料》等4本專著,主編了《中華民族傑出人物傳》,《中國資本主義萌芽問題討論集》,《大學中國史論文選讀》第一、二冊等叢書和專集,發表論文11篇,擔任《中國歷史大辭典·明史分冊》編委,撰寫詞條300餘條。除已經出版的265萬字論文、論著外,若再把另一部30餘萬字交出版社的專著包括在內,5年內他帶病撰寫了300萬字的文稿,每年平均60萬字。最近,老洪又帶領教研室的同志承擔了國家“七五”重點項目——上海經濟區歷史研究,著重研究該地區,特別是太湖流域公元1368~1840年期間的農業經濟、手工業生產、商品生產以及城鎮建設、對外貿易等,總結經驗,為上海經濟區的騰飛提供一個科學的歷史背景。老洪除了科研工作以外,他現在還帶研究生,除已畢業的3名外,今年又招了2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