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麥

油麥

莜麥[Avena chinensis( malz.)],又稱裸燕麥,一年生草本植物,是燕麥的一種,原產地為我國,種植區間在我國西北、西南、華北和湖北等地域的大部分地區。其果實常套用於糧食與飼料,且植株抗病、抗旱能力強,已在世界各地廣泛種植。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莜麥
  • 拉丁學名:Avena chinensis 
  • 別稱:油麥,玉麥,鈴鐺麥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 :單子葉植物綱 Monocotyledoneae
  • :禾本目 Graminales
  • :禾本科 Gramineae
  • 亞科:早熟禾亞科 Pooideae
  • :燕麥族 Aveneae
  • :燕麥屬 Avena
  • :莜麥
  • 分布區域:西北、西南、華北、湖北等地區
形態特徵,分布範圍,開發與利用,栽培技術,主要價值,適合人群,製作指導,其他相關,

形態特徵

一年生。鬚根外面常具砂套。稈直立,叢生,高60-100厘米,通常具2-4節。葉鞘鬆弛,基生者長於節間,常被微毛,鞘緣透明膜質;葉舌透明膜質,長約3毫米,頂端鈍圓或微齒裂;葉片扁平,質軟,長8-40厘米,寬3-16毫米,微粗糙。圓錐花序疏鬆開展,長12-20厘米,分枝纖細,具稜角,刺狀粗糙;小穗含3-6小花,長2-4厘米;小穗軸細且堅韌,無毛,常彎曲,第一節間長達1厘米;穎草質,邊緣透明膜質,兩穎近相等,長15-25毫米,具7-11脈;外稃無毛,草質而較柔軟,邊緣透明膜質,具9-11脈,頂端常2裂,第一外稃長20-25毫米,基盤無毛,背部無芒或上部1/4以上伸出1芒,其芒長1-2厘米,細弱,直立或反曲;內稃甚短於外稃,長11-15毫米,具2脊,頂端延伸呈芒尖,脊上具密纖毛;雄蕊3,花葯長約2毫米。穎果長約8毫米,與稃體分離。花果期6-8月。
莜麥莜麥
生物學特性
莜麥具有抗逆性強,適應性廣,耐旱、耐寒、更耐瘠薄的生物學特性,無論是沙土還是壤土,肥地還是瘦地都適宜種植。

分布範圍

莜麥(yóumài)禾穀類作物。學名裸燕麥。根據播種期早晚分為夏征麥和秋蔽麥。
我國西北、西南、華北和湖北等省區有栽培,也有野生於山坡路旁、高山草甸及潮濕處。果實可磨麵制粉作各種麵食,或栽培作牲畜精飼料。

開發與利用

穀物是人類的主要糧食來源,但是,隨著人口的激增和耕地的減少使得糧食危機越來越嚴重,如何充分利用糧食變的愈加重要。對此國內外已展開了很多的相關研究。燕麥以其極高的利用價值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其種植量也在逐年遞增,對其的綜合利用也逐漸引起人們的重視。尤其在國內,擁有莜麥即裸燕麥這種優質燕麥品種,更應加大發展力度。
傳統的莜麥初加工方式主要採用炒制脫皮成米,再由莜麥米加工成面的方式;出產的莜麥麵粉蒸製或炒製成條條、頓頓、魚魚、餃餃等形式食用。現在已推廣的莜麥初加工產品主要有:莜麥饅頭、麥片、莜麥麵包、莜麥餅乾、相關飲料等。深加工方面主要為營養素的提取,其產品主要有:DF、β-葡聚糖、木聚糖木質素和燕麥鹼等;另外其還可以套用於化妝品產業,吸除油污,延緩衰老。
但是,莜麥產業尤其是在國內還需要進一步的發展,更多相關產品亟待開發。尤其是像內蒙古這樣的以莜麥為優勢作物的地區,大力發展莜麥開發利用產業可以很好的提高莜麥的內在價值進而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

栽培技術

一、品種的選擇
品種的選擇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綜合考慮。
1、品種的生育期。莜麥的生育期一般在60 ~ 90 d 範圍內。選擇品種要綜合考慮種植規模、採用機械化程度高低和種植需要等因素。如果是規模化種植,而且機械化程度比較高, 應選擇生育期在 60 ~ 70 d 的早熟品種。這樣的好處在於種植時間晚,不用進行人工鋤草,可以有效降低田間管理成本。對於倒茬種植的可以根據需要選擇適宜生育期的品種。
2、抗病性。莜麥抗病性對產量和品質影響較大,所以,在種植時必須選擇抗黃矮病、堅黑穗病和生物學特性比較好的品種,利於獲得高產優質產品。
3、推薦品種。現在推廣種植的主要莜麥品種為壩莜 1 號、早花 2 個品種。這 2 個品種都屬於小日期品種,但兩者比較壩莜 1 號比早花又稍長一點。因此,這 2 個品種在種植時間安排上壩莜 1 號要在6 月 10 日左右種植,而早花可以推遲到 6 月 15 日前後種植。
二、土壤的選擇
莜麥雖然是耐瘠薄的作物,但土壤質地的好壞對其產量影響也很大,同時對品質也有一定的影響。
1、土壤質地的差異。壩上有兩種土質,一種是黑栗鈣土,一種是沙礫栗鈣土。在這兩種土質上種植,不僅產量差異大,而且色質差異也特別大。從商品性來說,兩者比較在沙礫栗鈣土上種植的莜麥品質要好於黑栗鈣土。
2、土壤肥力的差異。根據土壤肥力的不同,在種植密度和品種選擇上也是不同的。如果土壤肥力高,一般要選擇喜肥水抗倒伏的品種,而且儘量少施肥,同時可以適當加大播種密度。對於土壤貧瘠的地塊就要選擇中水肥品種,在種植時要適當多施基肥,還要注意降低播種密度,避免引起後期倒伏。
3、坡地和灘地的差異。同一品種坡地種植表現生育期短,而在灘地生育期長。因此,在種植相同品種時,坡地可以適當晚播,而灘地則要適當提早1 周左右播種。有諺語“春爭日夏爭時”就包含這個道理。
三、肥料的選擇
肥料的選擇對莜麥的產量和品質有很大的影響。現在人們習慣每畝施用三元複合肥 5 kg,且一次性當種肥施到地里,而對於肥力好的地塊,甚至什麼肥料也不施,其實這兩種作法都有不足之處。在肥料選擇和施用上應注意以下幾點:
莜麥麵條莜麥麵條
1、因地施肥。對於灘地,其本身有機質含量偏高,pH 值偏大,一般易造成缺磷,所以施肥時要適當加大磷元素的施用量,在選擇肥料時應以重磷為主。如果部分地力,盲目施肥,勢必造成浪費,增加生產成本。另外,對於沙壤土要氮磷鉀平衡施用。
2、不同作物茬口施肥的差異。對於上茬是蔬菜或馬鈴薯的耕地,由於本身肥力比較高,所以在倒茬種植莜麥時要注意重施磷肥,少施氮肥,否則後期很容易引起倒伏而影響產量。對於其它上茬作物,要根據其對種植莜麥的影響確定該施什麼肥。
3、 施肥次數的差異。對於只施一次種肥或基肥的農戶或農場主來說,除了考慮到大量元素(氮、磷、鉀)施用多少外,還必須考慮到多種微量元素(微肥)。對多次施肥的農戶或農場主,要在施足基肥或種肥的同時,注意追肥或葉面肥的合理施用。基肥一般占到用肥總量的 70% ,追肥占到 30% 。葉面肥要注重缺什麼補什麼,不可盲目施用。
4、施肥方法上的差異。在大田肥料的施用方法上,由於施用量相對都比較少,所以建議以條施為主,結合葉面噴施效果為好。
5、注意肥料質量的差異。由於生產肥料的廠家形形色色,採取的工藝差異特別大,所以建議用戶在選擇肥料時要特別注意了解生產廠家和肥料來源,不要只看含量多少。一般的選擇方法是:首先看有無國家正式批號,其次是了解廠家的規模,再看廠家的服務,最好能了解廠家的生產工藝。
6、肥料品牌的選擇。現在肥料品牌多種多樣,質量良莠不齊,建議選擇環保和綠色肥料。
四、播種機械選擇
由於種植戶規模和生產目的的不同對播種機械選擇也有很大的差異。一般種植大戶需要的機械化程度比較高,他們在種植時以種肥為主,這時要注意一次施肥的平衡性,不僅要考慮到大量元素肥,而且也要考慮多種微量元素肥,更要注意選擇肥料的質量。莜麥的生育期一般在 60 ~ 90 d,如果選擇的肥料質量好,一次性施肥完全能夠滿足整個生長期的需要。對於小規模的種植戶,由於其種植的靈活性,應因地制宜選擇適用的機械設備。
五、播種技術
1、種植時間。對於規模化種植來說, 減少田間作業量是降低成本的最好方法,因此在壩上一般選擇在 6 月中旬播種為最佳。這個時期由於地溫已經升高,各類雜草已經發芽或長出地面,這時進行耕地、播種作業,即完成了播種,同時又能達到鋤草和滅蟲的目的,以後無特別情況,整個生長期無需其它田間管理。
2、種植方式。生產實踐證明,現在最好的種植方法是:先耕地,再旋耕,最後再種植。這樣作業的好處是即保墒又滅草,播種深淺一致,利於同時出苗同時收穫。
3、種植順序。種植時要先灘地後沙地,先窪地後坡地,這樣可以通過播種時間早晚來調節莜麥成熟期。
六、田間管理
莜麥種植技術簡單,屬於粗放性管理作物,生長期間根據長勢情況可進行除草或葉面噴肥,遇到特別乾旱的年份要澆好分櫱水、揚花水、灌漿水,以保證收成。
七、收穫
1、收穫時間。當田間有 80% 落黃時就可以收穫了,切記不要等全部落黃時再收穫,那樣容易落粒,影響產量。
2、氣候變化。當大部分落黃後,還沒有達到收穫時機時,要特別注意當地氣候,特別是未來幾天的天氣變化,遇到可能有大風、凍雨或降雪時,要提早收穫,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由於壩上地區秋天氣候變化無常,應及時做好防範,要準備好必要的苫布或條布,以備天氣變化時使用。
3、收穫後的堆放。剛收穫的莜麥一定要分散堆放,切不可起大堆。雖然當地收穫時氣溫已經降低,但由於剛收穫的籽粒水分含量相對比較高,呼吸作用大,如果起大堆,很容易造成內部高溫,發霉變質,要做到隨時翻曬。

主要價值

莜麥中含有多種對人體具有功能性的營養成分,其中的蛋白質、脂肪等營養物質含量很高遠超其他糧食作物。而且莜麥所含營養比例非常合理:涵蓋全部 8種人體必需的胺基酸;莜麥還有著含糖分少,蛋白質多的特點,是糖尿病患者非常好的理療食品;又因其脂肪組分中含有較多的亞油酸,可作為療效食品使用。
莜麥莜麥
莜麥也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尤其是莜麥中含有比其它作物高的多的 β-葡聚糖,其對於降低血脂、降低血糖,預防和減輕心腦血管疾病方面有一定的作用。已有研究表明莜麥中的有效成分對糖尿病血糖和血脂的降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抑制,以及抗運動疲勞等方面都有效果。
莜麥本身營養配比均衡,其中亞油酸、β-葡聚糖成分含量較其他穀物較高,對預防三高、心腦血管疾病、脂肪肝等都有一定的效果。其中含有大量的DF,對輔助消化等也有很好的功能性。另外,除開莜麥澱粉本身,其麩皮也含有均衡的營養成分和大量的優質膳食纖維,所以其綜合利用勢在必行。
保健功能
1、具有降血脂的藥理作用
莜麥脂肪成分中的亞油酸含量較多 ,易被人體吸收,有降低人體血液中膽固醇的作用。莜麥中還含有其他穀類糧食中缺乏的皂苷, 能有效降低膽固醇, 可防治動脈粥樣硬化, 對預防和治療高血壓和冠心病有益。
2、具有控制和降低血糖的作用
莜麥中含有豐富的可溶性纖維 ,國外學者研究發現,常吃莜麥食品能降低血糖 ,進一步研究發現,莜麥可溶性纖維含有豐富的葡聚糖 ———一種可溶於水的多糖 。其最大特點是溶解後產生很高的粘滯性,當它通過腸道時極易粘附在腸壁, 形成一個阻止含糖或澱粉類食物進入血液而引起血糖升高的邊界層 ,這就是常食莜麥食品的人血糖較低並保持穩定的原因。
3、具有降低血壓的作用
膳食纖維是一種天然有機高分子化合物 ,莜麥的膳食纖維以可溶性纖維為主, 主要成分是 β-葡聚糖。β-葡聚糖是一種長鏈非澱粉粘性多糖 ,通常以莜麥膠的形式出現 。
4、促進兒童的生長發育和延緩老年人衰老進程的作用
莜麥富含蛋白質 、脂肪、維生素 、礦物質、纖維素,是促進兒童生長發育和延緩老年人衰老進程的良好食物。莜麥中富含賴氨酸及磷 、鈣等礦質元素, 有利於兒童智力和骨骼的發育。賴氨酸可以增強各種消化酶的活性及分泌功能 , 促使人體正常生長發育。賴氨酸還能提高鈣的吸收及其在體內的積累 ,加速骨骼生長。
5、預防直腸癌 、膽結石和靜脈曲張的作用
莜麥中的膳食纖維含量較高 , 這些纖維進入人體腸胃後能刺激腸道蠕動 , 減少有害物質與腸壁的接觸時間 。尤其是果膠吸水浸脹後 , 加速糞便從腸腔排出 ,可預防便秘 、直腸癌和下肢動脈曲張 。同時 ,它還有促進膽汁排泄 ,減少膽汁的再吸收 , 預防膽結石的功效。

適合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 產婦催乳、嬰兒發育不良以及更適合於中老年人;
2. 虛寒症患者忌食。

製作指導

1.加工莜麥面有特殊要求,須先淘洗,後炒熟,再磨麵;炒時要掌握火候,不宜過生或過熟;食用時要用沸水和面,稱為沖熟,做成的食品必須蒸熟,民眾稱為三熟,如三熟中一熟不到,就會影響食用;
2.晉西北民眾在長期生活實踐中摸索了花樣繁多的莜麵吃法。以五寨為例,在面板上可推成刨花狀的“貓兒朵窩窩”;可搓成長長的“魚魚”;用熟山藥泥和莜麵混合制“山藥餅”;用熟山藥和莜麵拌成小塊狀再炒製成“谷壘”;將生山藥蛋磨成糊狀和莜麵掛成絲絲的“圪蛋子”;小米粥煮撥魚魚的“魚鑽沙”;莜麵包野菜的“菜角”;更直接地將莜麵炒熟加糖或加鹽的“炒麵”等等,各具風味,百吃不厭,莜麵食品常常用以待客,並作為禮物相贈。

其他相關

莜麥在各地稱呼很多,如“油麥”“稞燕麥”“玉麥,“蘇魯”等。《穆天子傳》稱“焚麥”,《黃帝內經》稱“迦師”,《廣志》稱“折草”,《稗海博志》稱“燕麥”,《史記》稱“斯”,《唐本草》稱“麥”等等,名稱之多,說明莜麥生產在中國歷史久遠。據山西省志載,最少有2500年的歷史;最早可能起源於華北的高寒地區,後來逐漸成為北部高寒區主要糧食作物之一,並從唐代始,從內蒙、新疆、西藏等處被引種到俄羅斯、智利、美國等國家。
莜麥片莜麥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