氎

氎,中國古代對細棉布的一種稱呼。中國漢字,部首為毛字旁,左右結構字型。筆畫順序為豎折橫豎橫豎折橫豎橫豎折橫豎橫捺捺折豎折捺橫撇橫橫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氎
  • 拼音: dié
  • 注音:ㄉㄧㄝˊ
  • 部首:毛
  • 漢字結構:左右結構
  • 總筆畫:26
部首筆畫,基本字義,詳細字義,音韻參考,字源字形,氎同音字,

部首筆畫

部首:毛 部外筆畫:22 總筆畫:26
五筆86:LLLN 五筆98:LLLE 倉頡:WMHQU
鄭碼:KIAM,U:6C0E,GBK:9ADB
筆順編號:25121251212512144525413115 四角號碼:62114 Unicode:CJK 統一漢字 U+6C0E

基本字義

1. 細棉布 [kapok cloth;fine cotton cloth]:“絲履~巾聊取用。”
2. 細毛布
3. 以細毛布或細棉布製成的大衣類披衣。

詳細字義

古代對細棉布的一種稱呼,如:氎布、白氎、花氎。
——《大般涅槃經》(公元3-4世紀)“即作金棺七寶莊嚴。即辦微妙無價白千張。無數細軟妙兜羅綿。”
—— 北周 庾信 《陝州弘農郡五張寺經藏碑》“銀函東度,金氎南翻。”
——唐 王維 《與蘇盧二員外期遊方丈寺而蘇不至,因有是作》“法向空林說,心隨寶地平。手巾花氎淨,香帔稻畦成。”
——唐 杜甫《大雲寺贊公房》“光明白氎巾”。
——唐白居易《卯飲》詩:“短屏風掩臥床頭,烏帽青氈白氎裘。卯時飲一杯眠一覺,世間何事不悠悠?”
——《新唐書.列傳.西域上》“自龜茲贏六百里,窬小沙磧,有跋祿迦,小國也.....出細褐.....役頟屬突厥。自素葉水城至羯霜那國,衣氈、褐皮、,以繒繚。”
-《西域下》“循縛芻水北有呾蜜種,亦自國,東西六百里所。又東逾四種,有鑊沙者,廣三百里,長五百里,東界骨咄,接蔥嶺有十八種。......人富饒。出金、銀、水精。多工巧,織錦、褐、氍毹。產善馬、橐它。人服錦
-《南蠻上》”冊異牟尋為南詔王。......獻鐸鞘、浪劍、郁刃、生金、瑟瑟、牛黃、虎珀、、紡絲、象、犀、越睒統倫馬。”
-《南蠻下》“環王,本林邑也,一曰占不勞,亦曰占婆。直交州南,海行三千里。地東西三百里而贏,南北千里.....王所居曰占城,別居曰齊國、曰蓬皮勢。王衣白,古貝斜絡臂,飾金琲為纓,鬈髮,戴金華冠如章甫。”“以古貝橫一幅繚於腰。古貝,草也,緝其花為布,粗曰貝,精曰。”氎是古貝的一種。
——《新五代史.四夷》"當五代之際,有居甘州、西州者嘗見中國,而甘州回鶻數至,猶呼中國為舅,中國答以詔書亦呼為甥.....而仁裕訖五代常來朝貢,史亦失其紀。其地出玉、犛、綠野馬、獨峰駝、白貂鼠、羚羊角、硇砂、膃肭臍、金剛鑽、紅鹽、、騊駼之革。”
——《元史.本紀.世祖》“乙丑,高麗國王王睶,遣使兀剌帶貢氎布、線綢等物四百段。”“十二月乙卯,賜按答兒禿等金千二百五十兩、銀十二萬五千兩、鈔二萬五千錠、幣帛布布二萬三千六百六十六匹。”
——明《廣與記》雲南永昌軍民府出縹氎,即白,布堅厚細密,頗類紬。
氎亦通疊:白疊
——《史記·貨殖傳》“榻布皮革千石。”《集解·漢書·音義》:“榻布,白疊也。”《正義》:“白疊,木棉所織,非中國有也。”此處所說並非木棉樹的木棉,而是棉花。即古貝
——《梁書·高昌傳》“多草木,有實如繭,繭中絲如細纑,名為白疊子,國人多取織以為布。布甚軟白,交市用焉。”
又作細毛布,清《韻會》“氎音牒。細毛布也。”顯然與史料不符。
織成大衣
賢愚經》(公元4-5世紀)“一端金色之氎,奉上如來。《注》氎,織成大衣也。”

音韻參考

[國 語]:dié

字源字形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字形對比

氎同音字

跮 哋 嵽 疊 咥 哋 喋 垤 堞 峌 嵽 幉 恎 惵 戜 挕 昳 曡 楪 殜 氎 爹 牃 牒 瓞 畳 疂 疉 疊 眣 眰 碟 絰 絰 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