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明英烈》是一部長篇歷史傳統小說(徐雯珍根據
段少舫演出本整理為《
朱元璋演義》),屬於一部
袍帶講史書。
單田芳的《明英烈》是家傳的,也是單田芳的成名之作。與其他評書家所講的不同的是單本掐去了兩頭,只講中間的精華部分,更顯得書的緊湊。 整理為文本以後,主要分《武科場》、《取襄陽》、《戰
滁州》、《定南京》四集,續部為《
大明英烈》。
《
英烈傳》又名《雲台奇蹤》、《皇明英烈傳》、《皇明開運英武傳》等,
章回體小說,共八十回,作者不可考,一說為嘉靖時期的武定侯
郭勛(郭英的後裔)。現存刊本很多。清同治壬申年
如皋義林堂新刻本上註明是
徐文長【
徐渭】編,存此一說備考。全書分為十卷。
該書系由明代民間流傳故事改編而成,敘元朝末年順帝失政,
朱元璋率兵起義最終推翻元朝統治、建立明政權。其中一些小故事至今仍在民間流傳。如販烏梅、取襄陽、戰滁州等。至於那些英雄似的人物如
常遇春、
胡大海、
花雲、
徐達、
李文忠、
沐英、
朱文正、
鄧愈、
湯和、
郭英、
朱亮祖 等更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今天流行的評書《明英烈》、《朱元璋演義》等曲藝作品就是據此而加工所成。而且評書、鼓書、評話等關於明英烈的作品,已經屬於“
英雄傳奇”特徵濃厚的文藝作品了,人物和故事不局限於史籍記載,更加生動、精彩。
內容簡介
第一卷大致說元順帝寵幸奸臣撒敦,選魔教僧眾公然淫亂宮中,雖夢中示警、震地為戒也不為所動,遂天命改常、朱元璋出世。元順帝要游
白鹿山,命百姓修運河,結果逼得
劉福通、
韓林兒造反。忠臣脫脫(《宋史》、《
遼史》、《金史》的編著者)率兵鎮壓即將取勝,卻被順帝聽信讒言,賜毒酒而死,遂使天下大亂。
鳳陽府锺離縣
皇覺寺老和尚壘雲,被玉帝喚上天廷,囑他明年真龍出世以掃清世界,然後玉帝又派身邊近侍金童、玉女下界,一個做天子、一個做皇后。因二人原掌日月龍鳳扇,遂國號為明。金童投胎於
朱世珍家,幸得壘雲照顧長大,以放牛為業,後遇疫癘,被迫入皇覺寺為僧。為僧眾不容,只好到
滁州投舅舅郭光卿,巧遇玉女,她投胎為郭家養女,對其有懷餅之恩。
朱元璋販梅子去襄陽,結交天下英雄。如湯和、
鄧愈、
郭英、
吳禎等。
第二卷從第七回到第十六回,說朱元璋回家途中,
武當山打擂,一幫下凡扶佐他的星宿出世。恰逢郭光卿也起兵為滁陽王,遂同去輔佐。又去訪得良將
徐達,屢敗元兵,取了滁州、和州一片地盤,又納
常遇春。不久滁陽王病死,朱元璋立其子為和陽王,自任
兵馬大元帥。和陽王欲殺朱元璋,乃辦興隆會,邀朱元璋赴會,吳禎單劍隨侍。徐達用計布兵,劍斬孫德崖。然後揮兵大進,攻占
金陵,封為
吳國公。
第三卷則從十七回到二十六回。說
劉伯溫白猿獻書,來投真龍天子,巧遇
朱元璋拜訪
宋濂,遂一同歸吳,朱元璋麾下星宿齊聚,人才濟濟,乃四處擴張,先滅
張士誠。張士誠兵敗降元。
第五卷從三十五回到四十二回。說朱元璋陷入東西夾擊之勢,陳友諒二次東進,
朱文正困守南昌。朱元璋回師御陳,
鄱陽湖韓成救主,
朱軍大敗而逃。然後朱元璋又派
丁普郎詐降
陳友諒,二軍三戰鄱陽湖,
郭英箭射陳友諒。漢軍大敗,
朱元璋兵進南昌。朱亮祖上了降將之當,魂歸太闕。遇
鐵冠道人而救還。
第六卷從四十三回到五十回。朱元璋部下大將
胡深陣亡,日中出黑子。
常遇春兵進湖北,剿滅群寇。朱元璋大敗
張士誠。
第七卷從五一回到五十八回,說得是
朱亮祖破了偽周的妖陣,與李文忠兵進杭州。
徐達巧用連環計,大破
張士信。常遇春轅門三射戟,收降呂珍。
張豹擺下八門陣,被常遇春、徐達借
城隍告密而大破之,兵圍
姑蘇城。
第八卷從五十九回到六十六回,寫了朱軍攻破姑蘇,張士誠被俘自縊。朱元璋眾望所歸,即皇帝位於南京,建國大明,大封百官。然後
南平方國珍於福建,北取
汴梁於元。分三路北伐,派一軍南下。連克河北、山東、雲南、廣西。
第九卷從六十七回到七十四回,說的是元朝宮內鬧鬼、順帝北遁沙漠之中。
常遇春、徐達兵進
燕京。元將豁鼻馬歸順明軍,裡應外合擊敗元軍。在山西大戰擴廓
帖木兒,攻占山西,常遇春病死。
高麗國進表歸順。元順帝嚇死,明軍兵進紅
羅山。
第十卷從七十五回到八十回。寫
朱元璋一統天下,大封群臣,頒賜
鐵券。
傅友德遠征西疆、明軍攻占四川。全國統一,
劉伯溫歸隱,
沐英襲封
雲南王。明重頒天下郡州縣,整理疆域。全書完。
全書目錄
第一回 元順帝荒淫失政
第三回 專朝政群奸致亂
第四回 真明主應瑞濠梁
第六回 伽藍殿暗卜行藏
第七回 販烏梅風留龍駕
第八回 郭光卿起義滁陽
第十二回 孫德崖計敗身亡
第十三回 牛渚渡元兵大敗
第十五回 陳也先投降行刺
第十九回 應徵聘任人虛己
第二十回 棟樑材同佐賢良
第二十一回 王參軍生擒士德
第二十二回 徐元帥被困牛塘
第二十四回 趙打虎險受災殃
第二十六回 釋亮祖望風歸降
第二十七回 取樊嶺招賢納士
第二十八回 誅壽輝友諒稱王
第三 十 回 康茂才夜換橋樑
第三十一回 不惹庵太祖留句
第三十二回 張金箔法顯街坊
第三十三回 胡大海被刺殞命
第三十四回 張虬飛錘取二將
第三十八回 遣四將埋伏禁江
第四 十 回 朱太祖誤入廬山
第四十二回 羅喉星魂返天堂
第四十三回 損大將日現黑子
第四十五回 擊登聞斷明冤枉
第四十七回 薛將軍生擒周將
第四十八回 殺巡哨假擊鑼梆
第五 十 回 薺妖法虎豹豺狼
第五十二回 潘原明獻策來降
第五十六回 二城隍夢告行藏
第五十八回 熊參政捷奏封章
第五十九回 破姑蘇士誠命殞
第六十三回 征福建友定受戮
第六十五回 攻河北大梁納款
第六十六回 克廣西劍戟輝煌
第六十七回 元宮中狐狸自獻
第六十八回 燕京破順帝奔亡
第六十九回 豁鼻馬裡應外合
第七 十 回 追元兵直出鹹陽
第七十三回 獲細作將計就計
第七十四回 現銅橋天賜奇祥
第七十九回 鐵道士雲中助陣
第八 十 回 定山河慶賀唐虞
評價
綜觀《
英烈傳》一書,和明代的《三國志演義》、《水滸全傳》等書無論是內容還是寫作手法都很類似。因而有的學者認為系抄襲手法而致。確實,讀來文中內容確有似曾相識的感覺。甚至在文中直稱其源。
如五十五回所述“
常遇春轅門三
射戟”中,降將呂珍直接說“聞聽古來降服,有以力服,有以心服,今我等見三國中
呂布能射戟上紅纓,不知將軍可否”。然後常遇春就命
小校豎戟而射,三矢三中,呂珍等遂服。這種直接引用《三國志演義》中的故事在文中出現,足證其有很大部分內容是得自
羅貫中。
又如第一回元順帝荒淫失國政里,說因為順帝無道,其宮殿大震,地陷一角,下出一穴,派人下去打探,裡面黑氣沖天,中有一石碑,上寫幾句
偈言。這個情節又與《水滸全傳》中
洪太尉上山進香相似。看來又是順手拈來。
其實這個問題很好解釋:《皇明英烈傳》一書原就廣泛摘取其他小說的精彩而成。大凡這類小說眾口流傳,相沿以成,作者也多是民間藝人,或是低級文人。至於由誰綴連成篇,今天已難確定,大抵眾人之手耳。
不過該文也參照不少史著,正史野史雜史,一概都有,《
明實錄》、《明史》、《明良紀》、《高陂異纂》等。如第二回敘
朱元璋出世時,異香滿室,紅光沖天,鄰人皆以為著了火,提水來救。這和《
明實錄》中“太祖實錄”一樣,肯定是從彼處引用。
趙景深先生在《中國小說叢考》中對此有詳細記載。
《
英烈傳》中文辭也很俚俗,除了抄襲來的幾首套詞外,很少描述性語言,恐與其流傳於民間相關。而且八十回中歷敘朱元璋從起事到建國。篇幅不多卻很有重點,足有一半以上筆墨描寫朱元璋和
陳友諒、
張士誠開戰。其敘述戰場情景頗似《三國志演義》,連
曹操敗逃
華容道時的幾笑也被移用。但幾次斗陣和使妖法,又有點像《
水滸傳》和《封神演義》,如第五十六回張豹所擺八門陣,與《封神演義》中
聞太師所擺
十絕陣相仿。刀來槍去、頗多重複。文中還有許多如“
白猿獻書”、“鐵冠道人返魂”、“金童玉女下凡”則雜取明代傳奇話本中的一些情節。總之是個大拼盤。如第三回寫
朱元璋插竹為旗,喝令眾鵝,青者歸東,白者歸西,眾鵝立刻就分列兩旁,唯獨一花鵝不知所從,往來與二旗之間,就是來自
馮夢龍所編《
古今笑》一書。
除了一些細節為使情節緊湊有趣而虛構外,該書大事還是按歷史事實架構的,這大大不同於以後的話本,今天的《明英烈》已完全成為一種虛構的評書。因此也不能把《
英烈傳》
視為等閒坊刻小說。還是有幾分史料性的。作者參閱大量材料編次此書。絕非草草動筆。今日看來,顯系這樣構成:人物和時間順序采自正史。除虛構了
朱元璋是郭光卿外甥,郭光卿舉義稱王外,大部分人物都是歷史中確有其人。就是郭光卿也是以
郭子興為歷史原型而成。這些人的行事功績也按照明代史實記述,
胡大海遇刺、
常遇春病亡都與史實相符,而以後的小說對此都加以改動,胡大海被描寫成一個草包式的福將、常遇春則類似
關公,完全脫離歷史。
不過,任何講史的文學作品也不可能把精彩故事收集的面面俱到,譬如:講
劉伯溫以及常遇春反元故事的《正氣圖》,還有常遇春北伐打敗
伯顏圖故事的《八達嶺》(事見清代傳奇《
千秋鑒》)等故事,就不見於小說,戲曲中則有這些故事。
情節架構來自
演義小說。如何把眾多史實串聯成書,作者借用了《三國志演義》、《水滸全傳》的結構,使之成文。如
朱元璋販烏梅結識六友、訪賢
徐達,以及兵取和、滁二州就與
桃園結義、
三顧茅廬、兵取
西川相似。
細節描寫來自野史,更多的來自民間傳說。如天神下凡助朱元璋打天下,以及眾多的迷信、鬼怪。這些雖然使之能廣泛流傳,但卻頗有損全書思想內容。只不過是到底是書先寫還是人後加,今日已難辯,亦或二者兼而有之。
這就牽涉到本文作者了。作者是誰,現在並無定見,倒是
無名氏撰被大家接受。明人
沈德符在其所著《
萬曆野獲編》中說是
郭英的後代
郭勛為了突出祖先功績而請人編寫的,立論根據是郭英沒有射死
陳友諒。但今天又有學者引用明
郎瑛《
七修類稿》說郭英確實射死了陳友諒。其實不論郭英有沒有射死陳友諒,《
英烈傳》的作者都不會是郭勛。因為該書並未突出郭仕俊,射死陳友諒之功還不如
韓成救主功大。古代“功莫大於救主、計莫毒於絕糧”。再說明代皇帝再糊塗也不會因為一部小說就大封官職,沈德符言不可信。
至於清代刊本所說什麼
徐渭先生懷才不遇,感太祖等以平民起兵,終於登大寶而嘆其機運,憤而做此書云云,也難以令人信服,只不過目前無資料反駁之,姑且從之說。因為該書變動較大,又屢遭毀禁,故多有改動之處,有人編次梳序,想來也是自然。
這本書在清代遭到全禁,理由是“系傳奇小說、語句混雜,又多邪說,應銷毀”(同時還有歌頌其他朝代的抗番名將、
民族英雄的一些
通俗文學受到查禁,譬如《
說岳全傳》).但其實際原因則非此。試想,該書屢稱
朱元璋系真龍天子,
承應天帝之命。順時應世而出。那么其後代自然也是真龍子孫。清統治者奪占了朱元璋明江山,無疑是
鳩占鵲巢,
逆天行事,這還了得。清人最怕漢人這樣想,屢次聲明清室江山系得自
李自成之手,而非但不是奪
朱明天下,反而是替朱明王室報仇。可這種說話太牽強,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人們反清依舊。
為此,清建立政權後,凡寫明代的史書,無論正野稗奇,通通嚴禁。《英烈傳》也就在劫難逃了。
現存《
英烈傳》版本很多,看來清廷嚴禁的效果不大。最早的刊本當屬明代的《新刻皇明開運輯略武功名世英烈傳》,書前有《皇明英烈傳序》,該書刊刻精美,配有明世系、功臣名錄,還有插圖,可惜流失到日本去了。
至於清代刊刻之《英烈傳》,因為官府查禁的緊,書商們便將此書改頭換臉,以《雲合奇蹤》的名字刊行。據有的學者考證,在明代萬曆年間也有《雲合奇蹤》的書名流傳。
就清刊而言,其文字內容較明本大為簡略,刻印也十分粗糙,筆者見過一套《清同治年刻大明雲合奇蹤全傳》,系江蘇書商所刻,紙劣字差,令人難以卒讀,系典型的小書賈所為。
《
英烈傳》之前後,還有相同題材的作品,在其之前有《皇明開運傳》,《皇明開運英武傳》,內容與《英烈傳》相近,可能是其祖本。其後有秦淮墨客著《
續英烈傳》,五卷四十回,寫得是靖難之變事。據史料載還有一部《真英烈傳》,今已無從見到。
明英烈系列小說隨著戲曲、曲藝的發展,由歷史小說逐漸向傳奇色彩濃厚的評書、評話等作品演變。 評書《
朱元璋演義》、《明英烈》及其續書《燕王演義》同歷史小說《皇明英烈傳》及其續書《續明英烈傳》相比較,曲藝作品虛構故事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