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1883年至1945年間,日本陸軍大學創設於東京港區北青山(開校後一年遷往
千代田區,在二次大戰結束前疏散至
山梨縣甲府市),培養參謀軍官及日軍將、
大佐級高階軍官及軍事研究為其主要任務。設定的64年間共有3,485名畢業生,略稱“陸大”。報考資格為“
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畢業,在部隊兩年以上經歷,未滿30歲的中、
大尉軍官。教育期間為步兵、騎兵三年,炮兵、
工兵為兩年。日本陸軍內的諸所學校通常是在教育總監部的管轄下,但陸大卻是由
參謀本部直轄的學校,陸大學生畢業後的人事安排由參謀本部直接處理。
1885年在設校兩年後,從當時
普魯士軍事學院請來名將
毛奇(
老毛奇)的弟子Klemens Wilhelm Jacob Meckel少校擔任教官,引進當時優秀的普魯士軍事參謀教育與制度。
陸大畢業生可以獲授一枚“菊花與星”畢業徽章佩於胸前,因為此徽章酷似日本
江戶時代天保年間發行的錢幣,所以陸大畢業生就以“天保錢組”來自稱,最優秀畢業生可以從天皇獲賜軍刀,則又稱“
軍刀組”,畢業生在日後軍職升遷有優先考量。陸大畢業的軍官自視甚高,將“菊花與星”畢業徽章佩於胸前視為光榮,矮視非陸大出身軍官,往往以“無天組”蔑稱非陸大出身軍官,因為他們沒有此“菊花與星”畢業生徽章,造成了一些軍官對立現象,所以於昭和11年就禁止在軍服佩帶陸大畢業徽章。
侵略源頭
陸軍大學成立之初就盛行不少侵略理論,如
荒尾精的“興亞理論”,可以被算作“
大東亞共榮圈”的前身。而從陸軍大學成長起來的軍官則或多或少受到這些理論的影響,成為他們今後為日本對外擴張的動力和理論指導。
陸軍大學在為日本培養一大批現代化的職業軍人的同時,也為
日本軍國主義的發展推波助瀾。作為軍人,他們在軍事指揮上很多都是精英,但是在思想上,對國家關係的認識上局限性很大,很多人簡單的將國家之間視為弱肉強食的關係或主張由日本領導亞洲諸國反抗歐美的統治。這些理論不僅不夠成熟,而且只是軍國主義分子發動戰爭的遮羞布。
歷代校長
高橋惟則 大佐(1889年11月2日 -)
(經辦)藤井包聡 大佐(1894年8月1日 -)
(經辦)塩屋方圀 少將(1895年6月24日 -)再
(經辦)
立見尚文 少將(1896年1月28日 -)
(經辦)
大島久直 少將(1896年1月28日 -)再
大島久直 少將(1897年4月24日 -)再
上田有沢 少將(1898年10月1日 -)
(經辦)
寺內正毅 中將(1901年2月18日 -)
藤井茂太 少將(1902年6月21日 -)
淨法寺五郎 中將(1917年8月6日 -)
宇垣一成 少將(1919年4月1日 -)
星野莊三郎 中將(1921年3月11日 -)
田村守衛 少將(1922年2月8日 -)
和田亀治 中將(1923年8月6日 -)
渡辺錠太郎 中將(1925年5月1日 -)
広瀬猛 中將(1933年8月18日 - 1934年7月17日)
(兼任)今井清 中將(1937年8月2日 -)
藤江恵輔 中將(1939年10月26日 -)
(兼任)
秦彥三郎 中將(1944年3月22日 -)
田中靜壱 大將(1944年8月3日 -)
賀陽宮恆憲王 中將(1945年3月9日 - 9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