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米芾葛君德忱帖(德忱帖)

宋米芾葛君德忱帖

德忱帖一般指本詞條

此帖為致葛德忱書札。葛德忱疑即葛蘩,名字相發之義本《詩經·召南·采蘩》序毛傳。乃葛蘊、葛藻長兄。周密《雲煙過眼錄》卷上王子才所藏雪竇和尚詩後,有“襄陽米芾”與“鶴林居士葛蘩”題跋。

基本介紹

基本資料,法帖釋文,作品簡介,藝術賞析,作者簡介,

基本資料

【名稱】宋米芾《葛君德忱帖》
【類別】中國書法
【年代】宋代
【作者】米芾
【規格】紙本,信札,行草書,縱25.4厘米,橫78.6厘米。

法帖釋文

五月四日,芾啟:蒙書為尉(通慰),審道味清適。漣,陋邦也,林君必能言之。他至此見,未有所止,蹄涔不能容吞舟。閩氏泛海,客游甚眾,求門館者常十輩,寺院下滿,林亦在寺也。萊去海出陸有十程,已貽書應求,倘能具事,力至海乃可,此一舟至海三日爾。海蝗雲自山東來,在弊邑境,未過來爾。禦寇所居,國不足,豈賢者欲去之兆乎?呵呵!甘貧樂淡,乃士常事,一動未可知,宜審決去就也。便中奉狀。芾頓首。葛君德忱閣下。

作品簡介

葛蘩,號鶴林居士,丹徒人,良嗣長子。崇寧間官臨潁主簿,累遷鎮江守。此時德忱恐在潤州,欲求萊州職事,故米芾告以路程行法也。
“林君”當指林希,子中福州人,乃稱“閩士”。林氏罷樞密,於元符元年四月出守亳州,同年九月換杭州,疑於其時特訪漣水矣。
林希,字子中,福州福清人,概子。嘉祐二年進士,神宗朝同知太常禮院,遣使高麗,希聞命,懼形於色。神宗恕,責監杭州樓店務。紹聖初知成都府,道闕下,章惇留為中書舍人,修神宗實錄。時方推明紹述,盡黜元祐群臣,希皆密預其議,自司馬光、呂公著、呂大防、劉摯等數十人之制,皆希為之,極其醜詆,讀者憤嘆。徽宗時卒,年六十七,諡文節,追贈資政殿學士。有兩朝寶訓二十一卷 。
《列子·天瑞》:“子列子居鄭圃,人無識者……國不足,將嫁(往)於衛。”“禦寇”二句,即用此典。
此帖作於元符二年五月四日,離秩滿 不足一月,故有“欲去”之語。
米芾於漣水軍任上,曾遭遇旱災之後,又逢水災之情況,當地田畝俱被淹沒,許多通湖港道,初為防旱救田,而填土塞斷。然水災之後,地主毫姓只顧一己私利,仍不疏放,以致地勢低洼之區,積潦難泄,為患頗大。米芾於致上司或同儕之信函中,特將在外實地所見表出,心中甚為不平 。這是米芾“欲去”的外在之因,漣水環境險惡,旱災水災連連。
米芾“平居退然,若不能事事”,雖然“至官下則率直不苟”,但平生嗜好只在江封山月,及石硯書畫,加以疏狂成性,故為官日久,難免故態復萌。墓志銘對此並不加隱諱,謂“時亦越法縱舍,有足大者”。此實記實之言。在漣水軍任上,米芾即曾因“好石廢事”,招致上司不滿 ,可能因此去職,在任僅二年。

藝術賞析

此為米芾著名的《草書九帖》之一,又是其晚年成熟書風的代表作之一。此帖自始至終,氣韻十分流暢,下筆如飛,痛快淋漓,毫無顧忌,點畫之際,妙趣橫生。粗看,“全不縛律”,左傾右倒,形骸放浪。仔細賞讀,卻又欹正相生,字字隨著章法氣勢變化,用筆狂放而不失檢點,提按頓挫絲絲入扣,上下精神,相與流通,有著強烈的節奏感,與其作品比較,此帖頗具魏晉風韻,筆法圓轉含蓄韻藉,有篆籀氣。節奏也較平和,神閒氣定,故能隨意布勢,妙得自然。
此帖乃米芾佳作之一,雖然第八行至第十五行之間有的字略小,但大體上看來,不論是字形結構、映帶關係、飽厚度或整體感來看,都是一篇難得的好作品。

作者簡介

米芾(1051-1107) ,字元章,號襄陽漫士、海岳外史。祖籍山西,遷居襄陽,有“米襄陽”之稱。史傳說他個性怪異,喜穿唐服,嗜潔成癖,遇石稱“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稱”米顛”。他六歲熟讀詩百首,七歲學書,十歲寫碑,二十一歲步入官場,確實是個早熟的怪才。在書法上,他是“宋四書家”(蘇、米、黃、蔡)之一,又首屈一指。其書體瀟散奔放,又嚴於法度,蘇東坡盛讚其“真、草、隸、篆,如風檣陣馬,沉著痛快”;另一方面,他又獨創山水畫中的“米家雲山”之法,善以“模糊”的筆墨作雲霧迷漫的江南景色,用大小錯落的濃墨、焦墨、橫點、點簇來再現層層山頭,世稱“米點”。為後世許多畫家所傾慕,爭相仿效。他的兒子米友仁,留世作品較多,使這種畫風得以延續,致使“文人畫”風上一新台階,為畫史所稱道。米芾究竟以書為尚,還是以畫為尚,史家各有側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