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洵

徐洵

徐洵,女,1934年10月11日出生於福建建甌,海洋生物工程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自然資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1957年徐洵從中國醫科大學畢業後留校任教;1979年至1991年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物系工作,擔任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導師;198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黨員;1989年至1993年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聖迭戈分校分子遺傳中心做訪問學者;1991年進入國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工作;1999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徐洵首次將基因技術套用于海洋環境科學領域,解決了海洋病毒污染快速檢測的難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徐洵
  • 外文名:Xu Xun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福建省建甌市
  • 出生日期:1934年10月11日
  • 職業:教育科研工作者
  • 畢業院校:中國醫科大學
  • 主要成就:1999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 代表作品:《海洋生物基因工程實驗指南》《DNA重組技術
人物經歷,主要成就,科研成就,人才培養,榮譽表彰,社會任職,人物評價,

人物經歷

1934年10月11日,徐洵出生於福建省建甌市,高中就讀於福建省立建甌中學(現福建省建甌第一中學)。
1951年09月至1957年08月,就讀於中國醫科大學,並獲得醫學學士學位。
1957年09月至1979年10月,在中國醫科大學生化教研室工作,擔任助教。
1979年11月至1991年01月,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物系工作,擔任副教授。
1985年05月至1986年10月,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聖迭戈分校分子遺傳中心做訪問學者。
1986年01月,成為中國共產黨黨員。
1989年02月至1993年05月,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聖迭戈分校分子遺傳中心做訪問學者。
1990年,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物系第一位博士生導師。
1991年01月,進入國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工作,擔任研究員;同年在廈門創建了中國第一個海洋生物基因工程實驗室。
1993年02月至1993年05月,擔任香港科技大學生化系客座教授。
1994年06月至1994年08月,擔任香港科技大學生化系客座教授。
1999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徐洵於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利用DNA重組技術首次在海洋低等生物中發現人功能蛋白的原始基因。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創建了中國第一個海洋基因工程實驗室。首次將基因技術套用于海洋環境科學領域,解決了海洋病毒污染快速檢測的難題。率先克隆了中國海水魚類基因,成功地構建了中國第一個擁有智慧財產權的海洋基因工程菌。在中國國內外率先破解了嚴重危害對蝦養殖業,動物病毒-對蝦白班病病毒基因組密碼,為病毒防治奠定基礎。又在國際首次報導了對蝦天然免疫的分子基礎(抗病毒因子和介導感染受體等)。2000年瞄準海洋科學研究的前沿,帶領團隊在中國國內率先開展了“深生物遺傳資源”的研究。
  • 主要論著
出版時間名稱出版社
1990年
《DNA重組技術》
科學出版社
2004年
《海洋生物基因工程實驗室指南》
海洋出版社
  • 承擔項目
項目名稱項目來源
JNK信號通路在對蝦白斑綜合症病毒感染中的生物學功能及相關分子機理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國家蝦蟹現代產業技術體系建設-育種技術與方法崗位科學家專項經費
農業部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項目
深海熱液區生物資源研究與套用評價
國家重點研發計畫重點專項資金項目
對蝦p38 可變剪接體生物學功能的差異分析
福建省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創新項目
利用微衛星選育技術實現對蝦種業自主創新產業化示範
廈門市海洋與漁業發展專項資金項目
  • 科研獲獎
根據2020年1月中國工程院網站顯示,徐洵先後獲得國家海洋局科技進步獎和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獎等多項成果獎勵。
獲獎時間項目名稱獎勵名稱
1994年
尖吻蝮蛇毒的生物化學研究
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獎
1997年
魚生長激素基因工程
國家海洋局科技進步獎
1997年
貝類A肝病毒污染快速檢測技術
國家海洋局科技進步獎
2002年
重組魚促長素酵母添加劑
國家海洋局創新成果獎二等獎
2005年
海水養殖病害病原檢測及防治的開發研究
國家海洋局創新成果獎
2006年
對蝦抗病相關基因研究
國家海洋局創新成果獎

人才培養

  • 講座報告
2008年5月3日,徐洵院士與田昭武院士、黃本立院士參加在廈門科技館多功能報告廳舉行,由廈門市老科協與廈門市科技館共同主辦的“院士與青年學生談理想”互動公益講座,與青年學生面對面暢談理想。
2012年10月12日—14日,徐洵參加在上海舉行的第五屆海洋生物高技術論壇,並就《深海生物是潛在的超級資源》作了報告,她指出,由於新技術發展,人類發現深海蘊藏著巨大寶藏。從科學意義上看,挖掘海洋生物資源有助於探尋全新的物種和生命機制;同時,海洋生物作為理想藥物和工業材料資源,具有潛在的經濟價值。
  • 指導學生
徐洵時常鼓勵和引導中青年科技人員講理想,講奉獻,勇挑重擔,同時她還創造條件和機會,給他們一個廣闊的舞台,讓他們充分發揮才能。在她的多次堅決要求下,所里2002年同意她從重點實驗室主任的位置上退下來,讓年輕科技人員當主任、副主任,給他們壓擔子,而她則擔任名譽主任居後指導。在她的培養下,一批年輕的科技人員正茁壯成長,有的已經成為國家“九五”、“十五”攻關課題的主持人,有的已脫穎而出,成為科研領域的業務骨幹。
徐洵不拘一格地選拔人才,對那些有理想,有抱負和知識面寬,業務基礎紮實的學生她都推薦,或者選派出國攻讀博士或深造,並教育和鼓勵他們學成後為祖國的科研事業做貢獻。
  • 團隊建設
徐洵培養出了一支從事深海生物及其遺傳資源研究開發的學術團隊,大量研究成果確定了實驗室在深海生物及其基因資源研發方面的特色和優勢,該實驗室已成為中國深海生物基因研發基地。

榮譽表彰

時間榮譽表彰授予單位
1997年
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
1999年
一等功表彰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事部
1999年
中國工程院院士
中國工程院

社會任職

時間擔任職務
1994年01月至
廈門大學兼職教授
2004年01月至2008年01月
中國水產學會副理事長
2004年01月至2008年01月
福建省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
2008年01月至
中山大學兼職教授
2012年10月至
廈門市專利獎勵委員會委員
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畫(863計畫)海洋生物技術主題首屆專家組成員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第10、11屆生命科學部評審專家
《海洋學報》編委
《Developmental & comparative Immunology》編委

人物評價

徐洵是中國海洋基因工程的主要奠基人和學術帶頭人。(中國工程院評)
徐洵為基因工程技術套用于海水養殖作了開拓性工作,她是將基因工程技術套用于海洋環境病原生物污染監測的第一人。她在教書育人過程中治學嚴謹,為人師表,為祖國的科研和海洋事業輸送一批高、精、尖的人才。(教育部中國大學生線上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