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陽縣越劇團

建陽縣越劇團 ,前身為浙江省蕭山縣星光越劇團。1951年4月,應浦城縣邀請去閩演出後留該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建陽縣越劇團
  • 劇種:越劇
  • 前身浙江省蕭山縣星光越劇團
  • 建立時間:1951年4月
機構簡介,機構作品,

機構簡介

建陽縣越劇團
建陽縣越劇團 ,前身為浙江省蕭山縣星光越劇團。1951年4月,應浦城縣邀請去閩演出後留該縣。1952年10月,參加福建省第一屆地方戲曲觀摩演出大會,演出《梁山伯與祝英台》,繼在福建省委禮堂專場演出《玉面狼》,福建省委書記張鼎丞等觀看了演出。後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一周年紀念活動,在福州八一禮堂演出歷史劇《杏花村》,受到福建省文藝界的重視,被福建省文化局確定為全省五個重點輔導的劇團之一。
1953年,福建省文化局派出工作組幫助劇團開展工作,同時到上海市聘請越劇演員馮梅英、黃嵩娥等加入劇團,增強藝術骨幹力量。1954年,正式命名為建陽專區越劇團。1956年春,水吉縣撤銷,水吉縣越劇團部分演員併入。同年7月,建陽縣歸屬南平專區,劇團改名南平專區越劇團。1958年,劇團下放建陽縣領導,改名建陽縣越劇團。1970年5月被撤銷,1979年1月恢復建制。?

機構作品

該團建立後創作演出的現代劇有《紅旗村》(王剛、楊阿根編劇)、《花兒重艷》(樓徹明編劇)以及小戲《鷹廈線上》和《躍進花開》(楊阿根編導),先後參加福建省第一屆和第二屆戲曲現代戲匯演。1964年10月,編演了現代劇《不老松》;1980年,演出現代小戲《泡影》、《相親》等。1981年後,創作演出新編歷史劇《劍津屍影》(又名《宋慈》)、《陽安都尉》(楊阿根編導)。1979年後,劇團連續多年被評為省、地、縣上山下鄉為農村服務的文藝先進單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