嵐谷鄉

嵐谷鄉

嵐谷鄉位於武夷山市北部,東接浦城縣,北和西北與江西五府山交界,南和西南與吳屯鄉相連。海拔高度為360~990米。呈南低北高的趨勢,是“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鄉。主要山峰為銅鈸山,海拔1534.6米。

2017年,行政區域面積28570公頃,常住人口16356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嵐谷鄉
  • 行政區類別:鄉
  • 所屬地區: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市
  • 下轄地區:15個行政村
  • 電話區號:0599
  • 地理位置:武夷山市北部,東接浦城縣
  • 面積:28570公頃
  • 人口:16356人(2017年)
  • 著名景點:“白米落鍋”
  • 車牌代碼:閩H
鄉鎮簡介,歷史沿革,地理環境,經濟社會發展,綜合實力,旅遊業,農業,工業,投資建設,財政金融,社會事業,人民生活,自然資源,行政區劃,

鄉鎮簡介

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市嵐谷鄉
主要河流有前溪、後溪。前溪發源於嶺陽關,長35公里;後溪發源於銅鈸山,長40公里,兩溪於客口匯合,注入東溪,是東溪水庫的主要水源。

歷史沿革

嵐谷鄉在宋元明清諸代稱為石臼里,眉新豐鄉(俗稱北鄉)。民國時期,稱為嵐谷鄉,先後歸屬於第九區、第四區、第二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為第六區。1954年併入第五區吳屯。1958年撤區並鄉,劃分為嵐谷、黎口兩個鄉。同年公社化,劃歸幸福人民公社的範圍(公社駐吳屯)。1961年,幸福公社劃出5個大隊,連同原屬嵐谷鄉管轄的8個村(大隊)共13個大隊成立嵐穀人民公社。1984年改為嵐谷鄉。
嵐谷鄉嵐谷鄉
嵐谷鄉嵐谷鄉

地理環境

嵐谷鄉位於武夷山市北部,東接浦城縣,北和西北與江西五府山交界,南和西南與吳屯鄉相連,總面積為285平方公里,呈南低北高的趨勢,是“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鄉。平均海拔高度為360-990米,最高山峰銅鈸山,海拔1534.6米。主要河流有前溪、後溪,前溪發源於嶺陽關,長35公里;後溪發源於銅鈸山,長40公里,兩溪於客口匯合,注入東溪,是東溪水庫的主要水源。

經濟社會發展

綜合實力

2004年全鄉工農業總產值11502萬元,比增7.1%,農民人均純收入2732元,比增7.9%,農業總產值5613萬元,比增6.1%,工業總產值5883萬元,比增8.2%,鄉鎮企業總產值12988萬元,比增9.9%,鄉財稅收入完成23.2萬元,占任務數103%。

旅遊業

位於嶺陽村境內的純天然瀑布-“白米落鍋”,空氣清新,氣候宜人,風景秀麗,可供開發旅遊景點。

農業

以農業為主導產業。2004年全鄉糧食種植面積3.06萬畝,總產量12456噸;撫育竹山8萬畝,建立毛竹豐產林示範基地3000畝,示範種植叢生竹120畝;種植烤菸480畝,實現零突破,烤菸總產量7萬多公斤,產值86.5萬元;推廣種植蘑菇43萬平方尺,產值57.6萬元。

工業

按照市委、市政府“突出工業,突破工業”作為發展戰略目標,2004年完成項目儲備7項,完成50萬元以上新開工項目6個,總投資1400萬元;引進新辦企業4家,實際完成投資705萬元。以竹木加工、筍製品加工、茶葉加工為主的項目開發進展順利。

投資建設

2004年,完成橫墩至嶺陽8.2公里的四級水泥路硬化工程,總投資240萬元;完成古岩、楓溪、樟村3個村飲水工程建設,總投資29萬元;投資225萬元,對2座水庫,3條主幹渠、壩進行修復和加固。

財政金融

2004年,全鄉完成財稅總收入23.2萬元。

社會事業

加強農村醫療衛生事業發展,完善醫療基礎設施和農村服務網路建設,全年人口政策符合率87.67%,人口出生率12.2%,人口自然增長率6.79‰;以創建誠信嵐谷為主線,以信用鄉、村等活動為載體,認真開展精神文明建設。

人民生活

全面啟動農村低保工作。2004年全鄉發放低保金49.2萬元;加大農村勞動力轉移工作力度,全鄉培訓農村技術工800餘人次,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2400人;改善農村生產生活環境,完成3個村農村飲水工程和水泥路建設。

自然資源

山地面積36萬畝,森林面積28.7萬畝,竹山面積8.9萬畝,耕地3.08萬畝,是典型的山鄉。竹木資源豐富,轄區內有螢石礦、葉臘石礦、鉛鋅礦等,水利資源較為豐富,可供開發利用。

行政區劃

鄉轄嵐谷、稍屯、嵐頭、橫墩、客溪、染溪、黃尾、山坳、嶺陽、橫源、樟村、黎口、後山、古岩、楓溪15個行政村、177個村民小組、181個自然村。全鄉現有耕地30840畝,林地360978畝,非林地66801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