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早年經歷,演藝經歷,主要作品,音樂作品,綜藝節目,獲獎記錄,人物評價,
早年經歷
施展來自河南,羅中凱來自山東,二人都出生於1987年。施展7歲時,開始打桌球;9歲,進入河南當地的體校,因為身體不好,訓練時常常暈倒;12歲那年,他放棄了體育道路,開始喜歡上了搖滾樂,並迷戀上了吉他。15歲那年,施展有了自己的第一支樂隊,開始創作歌曲。
羅中凱從小最喜歡的事情是聽各種音樂磁帶,從國小到中學,他都是班上的文藝委員。父母也很支持他,專門送他去學美聲。在臨近高考前,羅中凱意外路過琴房時,聽到師哥正在裡面唱流行歌曲。那一瞬間,他做了個父母並不太能接受的決定,改去學流行聲樂。2007年,羅中凱順利考入了北京現代音樂學院流行演唱系。彼時,施展已經是爵士系的學生,但在學校里兩人互不認識。畢業後的施展去琴行打工,從最底層的搬運器材開始做起,後來則開始進行他喜歡的吉他教學。
2012年,施展和朋友合夥開了第一家培訓學校,次年又開了第二家。2014年底,畢業後住過地下室、做過促銷員、當過兼職聲樂老師的羅中凱來到施展的培訓學校面試,並擔任了聲樂老師。但好景不長,因為市場、運營等問題,2015年底,這兩家培訓學校不得不轉讓出去,同時施展也負債累累。於是,施展與羅中凱乾脆單獨成立工作室,酷愛搖滾的兩人,一邊寫歌,一邊教吉他和聲樂,根本沒想過成立組合這件事。直到兩人把《沙漠駱駝》寫完計畫拿去發表,才發現需要以組合的形式呈現。
演藝經歷
2016年10月1日,展展與羅羅正式成立;之後,他們照著國外樂隊的風格,給組合重新起名為Rabbit Bros(兔子兄弟);但由於兩人並不太喜歡Rabbit Bros這個名字,去請教了業內人士,最終兩人又將組合名改回為展展與羅羅。2017年6月19日,推出組合原創單曲《沙漠駱駝》。
主要作品
音樂作品
- 音樂專輯共3張
- 我的舞台國語 歌曲2首發布於 2018-12-29新晉內地原創組合“展展與羅羅”的發布了全新EP,收錄了原創歌曲《假象》、《我的舞台》。新EP的音樂風格貫徹了其獨有的豪放不羈,同時也將他們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真情投入。兩人風雨相持、唱作不止的音樂信念與勇敢追夢的人生態度都潛移默化地融進旋律之中。展,為疏闊,為清風羅,為井然,為星軌肆意碰撞,用力存活比荒原更孤獨,比大地更桀驁踏過長路與行歌把生命還給理想把音樂還給自由-《我的舞台》“理想”舞台中央,飄向遠方夢想天堂,風雨闖蕩《我的舞台》由“展展與羅羅”作詞作曲完成,講述了兩個初露鋒芒的音樂少年,相識多年一起走過籍籍無名直至踏上光芒舞台的心路歷程,其中的曲折離奇,逃離背叛更是冷暖自知。“爆紅、質疑、堅定、初心”是這首歌的關鍵字,誠如歌詞所言“當我站在舞台中央,神情飄向遠方,那裡總會有我們的夢想,還有我們的天堂”。歌曲前奏以鼓點性極強的硬搖滾風格開篇,帶著“展展與羅羅”特有的不羈吶喊,至始至終帶著虔誠、疏離、狂熱、悸動、自省用音樂講述站在舞台上的一切,將一場真正的搖滾激情進行到底。
- 假象國語 歌曲1首發布於 2018-12-22新晉內地原創組合“展展與羅羅”的發布了全新EP,收錄了原創歌曲《假象》、《我的舞台》。新EP的音樂風格貫徹了其獨有的豪放不羈,同時也將他們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真情投入。兩人風雨相持、唱作不止的音樂信念與勇敢追夢的人生態度都潛移默化地融進旋律之中。展,為疏闊,為清風羅,為井然,為星軌肆意碰撞,用力存活比荒原更孤獨,比大地更桀驁踏過長路與行歌把生命還給理想把音樂還給自由-《假象》“愛人”吹染衣裳,夜在歌唱青澀臉龐,可愛模樣由“展展與羅羅”包攬作詞作曲編曲的《假象》看似粗獷,實則溫柔。你能從血脈噴張的鋒利嗓音中聽見如清澗垂溪般的溫情,你能在假象被血淋淋撕裂後依舊相信愛的人會陪你到地老天荒。這首歌最為精妙的地方在於極致的碰撞與融合。春風吹染衣裳與激烈搖滾合奏,暖陽灑在臉上與無加修飾粗糲唱腔,叛逆不羈又甜蜜美好,如一夜暴雨後的三月春草,用最野蠻的執著追尋最純淨的美好。
- 沙漠駱駝國語 歌曲2首發布於 2017-06-19《沙漠駱駝》整首歌曲融入西域色彩,並結合流行和搖滾風格,是一首多元化並存的歌曲。節奏明朗且激昂,又不失歡快俏皮。
- 單曲共1首
- 一個人2019-02-22電影《犬愛》主題宣推曲
獲獎記錄
獲獎時間 | 獎項名稱 | 備註 |
---|---|---|
2018-11-29 | 亞洲音樂盛典最佳原創組合獎 | 獲獎 |
人物評價
組合成員施展性格開朗,羅中凱相比他則靦腆不少。展展與羅羅不僅擁有沙啞高亢的聲音, 還具有熱烈奔放的氣質。在演唱歌曲《沙漠駱駝》時,他們以搖滾音樂和流行唱法,讓人耳目一新。走出電腦螢幕的展展與羅羅,在《我要上春晚》節目中,帶來了《沙漠駱駝》的現場版表演,雖然還是原來的味道,但卻飽藏驚喜與感動。而在北京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上,他們與小瀋陽以混搭的形式共同演繹歌曲《沙漠駱駝》時,則給觀眾帶來了意外的視聽感受(中國新聞網、《北京青年報》、中國文化傳媒網、環球網、《北京日報》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