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梁

少梁

今陝西韓城南。本為梁國或梁伯國,春秋時秦滅梁,為少梁,又名少梁國。戰國時曾屬晉、魏,後又歸秦,改名夏陽。開國諸侯君為梁康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少梁
  • 外文名:shao liang
  • :今陝西韓城南
  • :本為梁國或梁伯國
  • 相關:後又歸秦,改名夏陽
  • 君王:梁康伯
少梁歷史,少梁城遺址,少梁文化,

少梁歷史

西周晚期,周宣王即位,公元前827年,秦仲為大夫討伐西戎。秦仲伐西有功,但因此得罪於西戎而被西戎所殺。此時周宣王召見秦仲的兒子秦莊公等兄弟五人(秦莊公嬴祺;嬴福;嬴祿;嬴壽;嬴康),並與兵七千攻打西戎。莊公因此而被封為西垂大夫(今甘肅禮縣東北)。周宣王之後周幽王昏庸無道,西戎、犬戎、申侯聯合伐周室殺幽王於驪山腳下。秦仲的孫子秦襄公將兵救周,戰甚力,有功,並護送周平王東遷洛邑(今洛陽王城公園一帶)。春秋戰國,公元前770 年,周平王把秦襄公列為諸侯,賜於歧西之地,因秦仲最小的兒子嬴康也參加了這次救周行動,所以同時將秦襄公的叔父嬴康封到梁,即現在的東、西少梁,瓦頭、芝川、芝塬一帶。嬴康至梁後,逐擴大地盤至後來的少梁城。西晉張華在《博物記》感慨地說:“梁伯好土功,今梁多有城!”當時都是以國為氏。所以梁的始國君名康亦叫梁康伯梁姓尊康為始祖。梁康與秦同祖,原姓嬴氏,爵位是伯,亦稱梁伯國。
少梁
梁國存在了130年。在梁國治轄的130多年間,君主梁伯國不僅在占地20平方公里的國土從南至西、至北修了約11公里的少梁城(東臨黃河一段無城牆)並在城牆外大挖城壕。一個弱小的諸侯國修了偌大的城池,又挖城壕,繁重勞役早已使奴隸們疲憊不堪,怨聲載道,人心向背,引起奴隸們的逃跑和反抗。秦穆公十九年,梁伯迫使庶民在宮室周圍鑿溝,以民不堪役,詐稱‘秦將來襲’民懼而潰,秦遂滅梁。”公元前640年發生在都城少梁的奴隸暴動,堪稱歷史上第一次奴隸暴動,由此引發秦滅梁國。
其後秦將梁國名為少梁,因為少梁地處黃河以西戰略地位異常重要,是以成為兵家必爭之地,也使的少梁流離失所,時而歸秦,時而歸晉歸魏,直到公元前330年,秦惠文王八年,商鞅變法成功的秦國,國力大增,出兵奪取河西,少梁及河西之地才徹底歸秦所有。秦惠文王十一年,即公元前327年,將少梁更名為夏陽。今陝西省韓城市的前身。
少梁

少梁城遺址

陝西省渭南市北百多公里有個韓城市,市南約20華里有個芝川鎮,以芝川鎮為中心,跨域龍亭鎮,共有東、西少梁等十多個自然村便是2007年前的古梁國所在地,即現在的少梁城遺址。經考證,少梁城南緊靠龍亭塬上的魏長城,西至瓦頭村村西堡安塬頭的三義墓以下(三義墓是中國十大悲劇之一《趙氏孤兒》中的三位義士的葬墓),東北至東少梁塬上的梁家城遺址,北至西少梁村北,城牆總長11公里,面積約20平方公里。少梁城遺址,1998年2月25日被陝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韓城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從而古少梁文化的面紗才被徐徐揭開。少梁古戰場
古代少梁是黃河西岸的一個水路交通要塞,這裡是有名的黃河少梁渡口,是東西水路交通的樞紐,這裡有一條貫通南北的大路從中通過,是南北交通唯一的通道。所以,它便成為古代軍事上兵家的必爭之地。司馬遷的《史記》記載少梁事最多,僅戰爭方面就多達十七處,歷史上有秦晉、秦魏之戰多為膾炙人口。公元前757年晉文侯滅韓侯;公元前718年《左傳》桓公12年,梁伯(梁國君主)受了周桓公的命令,與貉仲、芮伯、荀侯、賈侯聯合討伐晉國的曲沃武公;公元前645年秦晉韓塬之戰,晉君惠公被俘,河西歸屬於秦,秦占據260年;魏復強,奪秦河西之地,魏占據55年;公元前 330年,河西徹底歸秦所有。在此期間,秦獻公23年與魏戰少梁,虜其將公孫痤;秦孝公八年秦商鞅變法成功,國力大增,與魏戰元里(少梁城西南方)斬首七千取少梁。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從芝川渡口(即古少梁渡口)過河赴晉抗敵。足見少梁戰略地位之重要。
黃河地理位置圖黃河地理位置圖

少梁文化

司馬遷的故鄉
公元前620年司馬氏遷入少梁。司馬遷在他的《史記·太史公自序》中說:“晉中軍隨會奔秦而司馬氏入少梁。自司馬氏去周適晉,分散或在衛,或在趙,或在秦。”即公元前620年司馬氏進入少梁城內,這一年正好在秦滅梁後占據少梁的24年內,所以用“奔秦”“在秦”。這一年正是司馬氏去周適晉留居31年後,晉襄公卒,靈公初立的那一年。到了西漢時,司馬氏降生在夏陽城內(秦惠文王十一年,即公元前307年將少梁更名為夏陽),即梁國君主———梁伯國的城內。由於我國古代偉大的史學家、文學家司馬遷的降生,才有了後來《史記》記述我國歷史,特別是詳實記述少梁文化作出了不可估價的貢獻。在梁帶村古墓群挖掘之前,單憑當地的遺蹟和其它史料確定少梁遺址和發布為韓城市文物保護單位是不可及的。
少梁是古戰場
少梁是黃河西岸的一個水陸要塞。這裡有有名的黃河少梁渡口,是東西水路交通的樞紐。這裡有一條貫通南北的大路,是南北陸路交通唯一的通道。所以,它便成為古代軍事上兵家的必爭之地,司馬遷的《史記》記載少梁事最多,僅戰爭方面就多達十七處。歷史上有秦晉、秦衛之戰多為膾炙人口。公元前757年晉文侯滅韓侯;公元前718年,《左傳》桓公12年,梁伯受了周桓公的命令,與虢仲、芮伯、荀侯、賈侯聯合伐晉國的曲沃武公;公元前645年秦晉韓原之戰,晉君惠公被俘,河西歸屬於秦,秦占據260年;魏復強,奪秦河西之地,魏占據55年;公元前330年,河西徹底歸秦所有。
在此期間,秦獻公二十三年與魏戰少梁,虜其將公孫痤;秦孝公八年魏戰元里(少梁城西南方)斬首七千取少梁;又韓信為左丞相,擊魏從芝川木罌渡,早襲安邑(今朝邑);魏王豹引兵迎信,信遂虜其豹為河東郡。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從芝川渡口過河赴晉抗敵。足見少梁戰略位置之重要。
“秦晉之好”始於梁伯國。春秋戰爭時期,公元前770年,晉獻公卒因驪姬作亂,其兒子夷吾逃奔梁國避難。夷吾在梁國的四年間,梁國君梁伯國把自己的女兒梁嬴嫁給了夷吾,並生有男、女兩個孩子,男取名圉,女取名妾,這樣,梁伯國成了晉惠公夷吾的丈人,晉懷公圉的外爺。這段兩國之間的婚戀,便成了“秦晉之好”之說。
梁伯國與秦同祖,姓嬴氏,前期親秦,後期又與晉關係密切。秦晉婚戀後,國事往來又有擴展。梁伯國把自己一個叫敬的兒子留在梁,把另一個叫愛的兒子移居晉地。愛的後世子女梁弘、梁由糜、梁益耳先後成為晉國的大臣,效忠晉君。歷史上把這段婚戀關係稱為“秦晉之好”。後來,人們泛指兩事合壁或兩事相宜稱之為“結為秦晉之好”。
源頭交織於梁帶村古墓群
認祖歸宗,尋根問祖,此乃炎黃子孫、天下華人傳承文明的美德,也是梁帶村古墓群發現與挖掘後的必然之舉。
梁姓的始祖在少梁。西周晚期,周宣王即位,公元前827年,秦仲為大夫討伐西戎。秦仲伐西有功,但得罪於西戎而被西戎所殺。此時,周宣王召見秦仲的兒子秦莊公等兄弟五人,並與兵七千攻打西戎。莊公因此而被封為西垂大夫(今甘肅禮縣東北)。周宣王之後周幽王昏庸無道,西戎、犬戎與申侯聯合伐周室殺幽王於驪山腳下。秦仲的孫子秦襄公將兵救周,戰甚力,有功,並護送周平王東遷洛邑(今洛陽王城公園一帶)。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把秦襄公列為諸侯,賜於歧西之地,因為秦仲最小的兒子嬴康也參加了這次救周行動,所以同時將秦襄公的叔父嬴康封到梁,即現在的東、西少梁、瓦窯頭、芝川、芝原一帶。嬴康至梁後,逐擴大地盤至後來的少梁城。西晉張華在《博物記》中感慨地說:“梁伯好士功,今梁多有城!”當時,都是以國為氏,所以梁的始君名康亦叫梁康伯,梁姓尊梁康為始祖。梁康與秦同祖,原姓嬴氏,爵位是伯,又稱梁伯國。梁伯國存在了130年,秦惠王十一年,將少梁更名為夏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