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台村

四台村

四台村位於湖北省武漢市漢陽區永豐街道,原是個貧困村,經過六年的奮鬥,抓住三次發展機遇,在創業園建設上下工夫,使入園企業達104家,園區總產值3億元。 四台村由於地處偏遠、地勢低洼、交通不便,經濟極為落後,一度被稱為漢陽的“西伯利亞”。直到2000年初,全村還沒有通上自來水、有線電視等公共基礎設施;這裡沒有一家企業、一間商鋪,第三產業完全是空白;村民的收入全靠在土裡刨、水裡撈,看老天的臉色吃飯;村級年收入只有幾萬元,連日常辦公經費和村幹部應得的工資報酬都支付不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四台村
  • 所屬地區:湖北省
  • 地理位置:湖北省武漢市漢陽區永豐街道
  • 人口:3889人
經濟概況,社會事業,地圖信息,

經濟概況

四台村早年被定為武漢市郊的蔬菜基地,但進出該村只有一條泥巴路。因交通不便,蔬菜成熟的時節,大量蔬菜全靠村民肩挑,或用腳踏車拖。四台村黨支部副書記饒良駿回憶,那些日子,每天午夜到凌晨一兩點鐘,村民們就推著碼得老高蔬菜的腳踏車陸續出村,摸夜路把蔬菜運進城,趕早賣個好價錢。遇到颳風下雨、起霧落雪,村民不得不硬著頭皮往村外運菜。有時,為了幾分錢的差價,村民們推著腳踏車輾轉大街小巷叫賣。
六年來,四台村成功實現了三次歷史性跨越,使村級經濟連上了三個新台階,第一次機遇:大膽自建創業園,2002年,國家投資修建漢江大堤,四台村獲得1000餘萬元征地補償和勞務收入,面對這筆“巨款”,四台人並沒有坐享其成,而是在撂荒地上,邊規劃、邊建設、邊招商,興建了近2萬平方米的廠房,自辦了創業園。
在招商引資的初期,村“兩委會”成員托朋友、找部門、跑銀行,還發動村民們利用親情、友情,籌措資金啟動創業園。想到四台將因這次改革走上富裕的道路,村民們紛紛捋袖上陣。四台人的誠意,終於有所收穫。2003年,第一家企業新蘭食品進駐了四台村,並陸續引進農產品深加工企業20餘家,改變了村里由單一農業支撐的局面。
第二次機遇:抓住中小企業外遷良機。這期間,區、鄉兩級黨委、政府籌集資金870餘萬元,用於全鄉8個村的道路建設。短短几個月,一條長15公里的高等級公路串起這一帶的村村灣灣,給農民們帶來致富的希望。
近幾年,武漢市加快城區的建設步伐,大量的中小企業從中心城區外遷,同時,還著手興建黃金口科技企業孵化基地、漢陽都市工業園。四台人看準機會,再一次自籌資金建標準廠房,自辦企業或出租廠房,將標準化工業廠房擴建到5萬多平方米,入園企業增加到40餘家,實現了“一園多業”的產業發展格局。2005年,四台工業產值歷史性地接近5000萬元。
第三次機遇:借好“城中村”改造“東風”。2006年,敏感的四台人再一次抓住興建漢蔡高速公路和實施“城中村”綜合改造這個千載難逢的契機。四台村對創業園進行重新規劃設計,整個園區規劃占地1300畝,建標準廠房及配套設施總面積約80萬平方米。目前,新工業園一期工程已經完成,共建設高標準工業廠房57棟,總面積達30萬平方米,完善了園區道路、供給排水、通訊和綠化及高檔會所等綜合配套建設工程。新、老園區連成一體後,總面積已超過35萬平方米,共引進企業104家,產值過億的就有5家,預計今年園區總產值將達3億元以上。

社會事業

六年里,四台村先後投入400餘萬元,解決了村民“路難行”的問題;整修了農田排灌設備,擴建了蔬菜大棚,解決了農業基礎設施薄弱的問題;全村架通了有線電視網,解決了公共基礎設施不健全的問題;從2006年起,四台為全村退休年齡的老人發放養老補貼。今年又投入1000餘萬元為全村223位退養老人辦理了社會養老保險,7月起,每個參保人員開始領取270餘元的養老費。
如今,四台農民的人均年收入由原來不足3000元增加到5110元;村級年收入由原來幾萬元增加到600萬元。此外,還加大投入,在村灣安裝了健身器材和音響設備,購置了新型垃圾清運車,組建了專業衛生清掃隊和治安巡邏隊。並組織村民開展文體活動,極大地豐富村民業餘文化生活,使大家切身感受到日新月異的變化,分享到改革的成果。該村計畫到2011年,四台創業園區建築面積將達到80萬平方米;進駐企業將達400家,實現年總產值30億元,實現利稅3億元。村集體收入也將突破3000萬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近萬元。圍繞文明、富裕、現代的“湖北第一村”目標,四台人將會邁出永不停歇的腳步。

地圖信息

地址:湖北省武漢市漢陽區永豐街辦事處四台村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