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戎

五戎,典故名,義項較多。主要有指五種兵器,泛指古代我國西部地區的少數民族,亦指五種兵車,指五種導致戰爭之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五戎
  • 定位:典故名
  • 主要定義:五種兵器
  • 泛指:古代我國西部地區的少數民族
基本信息,詳細釋義,

基本信息

詞目:五戎
拼音:wǔ róng

詳細釋義

(1).五種兵器。
指弓矢、戈、矛、殳、戟五種兵器。戎,古代兵器的總稱。
《禮記註疏》卷十七〈月令〉
季秋之月,……是月也。天子乃教於田獵。以習五戎。班馬政。命仆及七騶鹹駕。載旌旐。授車以級。整設於屏外。司徒搢撲。北面誓之。天子乃厲飾。執弓挾矢以獵。命主祠祭禽於四方。漢·鄭玄註:「教於田獵,因田獵之禮,教民以戰法也。五戎,謂五兵:弓矢、殳、矛、戈、戟也。」
(2).古代泛指我國西部地區的少數民族。
《周禮·夏官·職方氏》:“辨其邦國……五戎、六狄之人民。”
張九齡《奉和聖制送尚書燕國公赴朔方》詩:“聞風六郡伏,計日五戎平。”
(3).五種兵車。
《周禮·春官·車仆》“掌戎路之萃,廣車之萃,闕車之萃,苹車之萃,輕車之萃” 漢 鄭玄 註:“萃,猶副也。此五者皆兵車,所謂五戎也。戎路,王在軍所乘也;廣車,橫陳之車也;闕車,所用補闕之車也;苹,猶屏也,所用對敵自蔽隱之車也;輕車,所用馳敵致師之車也。”
(4).五種導致戰爭之道。
《逸周書·柔武》:“維 周 禁五戎,五戎不禁,厥民乃淫。一曰王觀幸時,政匱不疑;二曰獄讐刑蔽,奸吏濟貸;三曰聲樂□□,飾女滅德;四曰維勢是輔,維禱是怙;五曰盤游安居,枝葉維落。五者不距,自生戎旅。” 孔晁 註:“言五者不禁,戎之道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